大葉肺炎的發生是由於感染或變態反應等原因所引起。感染 主要由肺炎雙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有些傳染病可繼發大葉性肺炎。變態反應 大葉性肺炎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同時具有過敏性炎症。受寒感冒、長途運輸、勞役過度、環境衛生不良、吸刺激性氣體等,均是本病的誘因。
上述病原菌通過氣源、血源或淋巴源途徑,侵入到肺組織,並迅速繁殖,沿著淋巴徑路向支氣管周圍和肺泡間隙的結締組織擴散,引起肺間質發炎,逐漸侵害肺泡並擴散進入胸膜。部分被溶解了的細菌放出內毒素,細菌毒素和組織的分解產物被吸收後,又引起高熱、心血管系統紊亂以及特異性免疫抗體的產生。
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寄生於人和動物血管內皮細胞胞質內及人蝨腸壁上皮細胞內,在立克次體血癥時也附著於紅細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態為微小球杆狀,沿長軸排列成鏈狀。但在蝨腸中發育階段呈多形態,可呈球狀,短桿狀,桿狀或長線狀。約0.3~1μm×0.3~0.4μm,革蘭染色陰性。病原體的化學組成及代謝產物有蛋白質、糖、脂肪、磷脂、DNA、RNA、多種酶類、維生素及內毒素樣物質。其胞壁的脂多糖層有內毒素樣作用。普氏立克次體對熱、紫外線、一般化學消毒劑均很敏感,56℃ 30min即可滅活,對低溫和乾燥耐受力較強,在幹蝨糞中可存活數月。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與變形桿菌OX19抗原成分有交叉,故患者血清能與變形桿菌 OX19發生凝集反應,即外斐反應。普氏立克次體既含有本組所共有的可溶性耐熱性的組特異性抗原。又含有型特異的不耐熱的顆粒性抗原,借後者可通過血清學檢查與莫氏立克次體感染相鑑別。
病原體可在組織培養中生長,在雞胚卵黃囊中生長旺盛。動物接種僅能用豚鼠,接種後引起發熱及血管病變。陰囊腫大不明顯,這點與莫氏立克次體感染不同,藉此可與地方性斑疹傷寒相鑑別。毒素樣物質在試管中可使人、猴、兔等溫血動物的紅細胞溶解,注入大、小鼠靜脈後可引起呼吸困難、抽搐、血容量減少等,動物多在6~24h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