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0:30

一、病例簡介:

患者宋某,女性,79歲,胰腺癌晚期,合併消化道出血,後期出現進行性血小板下降,但未出現明顯出血性改變。經治療消化道出血情況緩解,大便潛血轉陰性,一般情況穩定,未見肝、骨等器官轉移,無骨髓轉移情況,主要臨床表現是進行性血小板減少,經輸血治療後難以糾正,PLT 23-12*109/L,間斷髮熱。

二、腫瘤患者血小板減少病因分析:

1、放化療後骨髓抑制;

2、骨髓轉移出現造血功能異常;

3、肝、脾等器官轉移,繼發性脾功能亢進;

三、依據患者情況:因無法耐受CT、MRI等影像學檢察,無法進一步做骨髓穿刺活檢,結合臨床表現,腫瘤晚期、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考慮脾功能亢進所致血小板減少可能性極大。

四、說說脾亢:

脾功能亢進簡稱脾亢,指各種原因造成的伴隨脾臟腫大及血細胞過度消耗的臨床綜合症。脾功能亢進是一種綜合症,並不是一種獨立疾病的診斷名稱。血細胞、血小板等在過度腫大的脾臟濾過時被毀損,從而造成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貧血、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骨髓造血活躍。

發病機制:

原發性的脾臟腫大比較罕見,至今沒有公認的明確病因,往往導致原發性粒細胞減少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等,此外脾臟本身發生的動脈瘤及海綿狀血管瘤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功能亢進。

絕大部分的脾功能亢進是繼發的,也就是說並不是脾臟本身病了。主要病因包括:

1、門靜脈高壓症導致的淤血性脾腫大,這是目前臨床最多見的脾功能亢進類型。門靜脈高壓症也是一種臨床綜合徵,多繼發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損傷、肝吸蟲或血吸蟲病、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布加綜合徵、門靜脈血栓或海綿狀血管變性等均是較為常見的病因。

2、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及海洋性貧血等;

3、各種感染伴隨的脾腫大,急性感染常見於病毒性肝炎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慢性感染多見於結核、布氏桿菌病、瘧疾、血吸蟲病、肝吸蟲病等;

4、各種免疫系統疾病、炎症性肉芽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Felty綜合徵及結節病等;

5、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轉移性脾腫瘤等;

7、遺傳性類脂質沉積症,如戈謝病及尼曼-匹克病;

8、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骨髓纖維化等。

症狀和危害

脾功能亢進的主要危害在兩方面。首先脾大造成的佔位效應,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適,主要以腹脹和進食後飽脹感為主。但是患者對此往往能夠耐受,臨床上可以見到“巨脾”患者,甚至整個左側腹部都被脾臟所佔據。

生理上的影響主要和脾臟的功能相關,血液在經過脾臟時,血細胞過度遭到毀損,造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伴隨一系列的症狀。簡言之,粒細胞減少,容易造成感染,紅細胞減少,即貧血,會有面色蒼白、虛弱乏力等表現,血小板減少容易造成出血。

在脾功能亢進時,如果伴隨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可能得以加強,免疫和分泌功能也會受到影響。但相對血細胞計數減少,往往容易被忽略。

 輔助檢查

很多脾功能亢進是隱匿性的,即因骨髓代償性增生,一定程度上的彌補了血細胞的消耗,臨床表現可以不明顯。脾功能亢進診斷方法很常用,腹腔彩超(或CT)結合血常規檢查,提示脾臟體積增大同時伴有血細胞和/或血小板計數減少,基本就可診斷。需要注意的是經常會有體檢結果提示“脾臟增大”,這是醫師根據正常人平均值做出的判斷,並不一定就表明脾功能亢進,需要結合臨床做出診斷。此外ECT,PET-CT,及病理活檢等都是可以考慮的診斷途徑。但針對脾功能亢進的診斷,最重要的是找出原發病因,方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治療方式及適應症:

對於繼發性的脾功能亢進,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比如感染得到控制,白血病得到緩解,門靜脈高壓降低等,脾亢多數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通過非手術治療後依舊難以控制的脾臟腫大,因為沒有特異性藥物能夠遏制,一旦造成重度貧血、血小板減少導致嚴重的出血等,外科或介入治療則為首選的方式。一般包括脾臟切除、脾臟部分切除、介入治療(目前以脾動脈栓塞為主)等,其中又以脾臟切除術療效最直接和確切。

除原發性脾功能亢進症和脾臟本身疾病如脾腫瘤適合行脾切除術外,因脾功能亢進症行脾臟切除術,需要符合嚴格的適應症。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1、門靜脈高壓症導致的充血性脾腫大;

2、感染性疾病造成的脾腫大,如脾膿腫、結核;

3、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4、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內科治療無效者;

5、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6、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引起巨脾者;

7、戈謝病;

8、某些何傑金病。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脾切除術或脾動脈栓塞僅能解除脾臟對血液系統的影響,不能根治原發病。尤其有些血液系統疾病如紅白血病的脾功能亢進對疾病本身的症狀有緩解作用,慢性骨髓纖維化症的患者在骨髓硬化時造血功能可以轉移至脾臟,或者戈謝病在切除脾臟後肝臟病變或可加重,切除脾臟可能弊大於利。

對於適合切除脾臟的患者,自身條件是否可行,是否有手術禁忌症,也需要在正規醫院專科進行評估。如果無法耐受手術治療,通過創傷較小的介入治療,不失為合適的選擇。

治療計劃:針對該例患者晚期腫瘤的情況,治療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急以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虛則補之”的原則,予對症輸注血小板治療,皮下注射白介素11,還可短期內配合激素治療,中醫中藥治療考慮亡血後氣血不足,陰液虧耗,陽氣不振,不能推動血液循行,脾胃受損,脾失統血,靜脈予康萊特注射液扶正培本,口服中藥湯劑八珍湯聯合參脈散,輔以六君子湯化裁治療。

分析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情況?相關文章
一些老年人在常規體檢,或是因為其他疾病抽血檢查外周血細胞計數,會被告知血小板減少。有時候因為皮膚出現出血點,或是反覆牙齦出血、鼻出血到醫院就診,醫生會建議查外周血細胞計數,而發現血小板數量減少。老年人的血小板減少症通常起病隱匿,症狀較輕,容易被忽視。主要表現為皮膚針尖樣出血點,以下肢多見,也可以出現鼻,齒齦,口腔粘膜出血。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可能導致眼結膜出血、口腔血泡、皮膚大片瘀斑和血腫、胃腸道及
發布於 2022-10-08 10:33
0評論
概述 血小板主要的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而當血小板減少時,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多人對血小板減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甚至在出現這種疾病時還不知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只要多瞭解血小板減少的有關知識,才能在生活中做好預防,那麼血小板減少的表現都有哪些呢?讓我們看看具體的介紹吧。 步驟/方法: 1、 週期性血小板減少症。本病是一種不明原因的週期
發布於 2022-11-23 20:16
0評論
1、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及診斷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重度妊高徵先兆子癇、HIV感染、藥物誘發、瀰漫性血管內溶血、血栓性血小板減低以及溶血性尿毒症等。孕前已有病史者,常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症。此類患者應在疾病穩定或緩解後妊娠,在妊娠期仍需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病情惡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孕期發病的血
發布於 2023-01-28 14:02
0評論
一般認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是不會引起白血病的,但是如果是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有可能是本身有骨髓異常,所以是可以引起白血病的,具體需根據自身情況分析。 如果是有血小板減少,需去醫院做個骨髓穿刺和病理檢查,來明確診斷,針對性使用合適的藥物治療,避免疾病的加重。
發布於 2023-01-19 22:48
0評論
懷孕是每個女性一生中的大事,如何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每個準媽媽所關心的話題。一般第一次和以後多次產前檢查醫生都要給孕婦驗血常規,而其中除血色素、白細胞外,醫生特別關注的是血小板的情況。因為血小板和出凝血系統密切相關,而且孕期出現血小板減少可能提示某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主要由於自身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縮短,通過骨穿及血小板抗體可確診,有急性和慢性兩種,
發布於 2023-01-08 05:06
0評論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鑑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覆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
發布於 2024-07-02 08:05
0評論
1、首先患者經過丙球和激素治療,血小板能升至正常,提示其診斷可能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但患者中間有出現貧血及支原體陽性等情況,建議患者到大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診斷。患者如果合併有貧血則不能單純診斷為血小板減少,故尚需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2、變壓器有輻射則需要當地疾病控制中心或職業病醫院來判斷。 3、上面的方法是否可以繼續使用,要看其診斷是甚麼及病情有無進展及變化。別人是再障吃河北無極血
發布於 2024-07-02 08:25
0評論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壞,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會因為感染、免疫因素、肝脾作用、遺傳因素而發病,通常會利用一般治療、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處理。一、病因及發病機制1、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有密切關係;2、免疫因素:感染不能直接導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免疫因素的參與可能是ITP發病的重要原因;3、肝脾的作
發布於 2023-11-04 02:42
0評論
概述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類較常見的身體血液類的疾病,但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卻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許多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因為不瞭解自己的身體上的病症,從而延誤了就醫治療。但是甚麼是血小板減少紫癜呢?對於患者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的紫癜的病因又是甚麼呢?患者患這種病都有甚麼樣的症狀呢?以及患有此病的患者要怎樣的治療呢?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 步驟/方法: 1、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通常分為
發布於 2024-07-20 03:32
0評論
診斷 必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藥史,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藥物.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見下文肝素誘發血小板減少),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也可發病.其他藥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製劑,口服抗糖尿病藥,金鹽以及利福平.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症狀(例如關節疼痛,雷諾氏現象,不明熱);提示血栓
發布於 2024-07-02 07: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