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由於現代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診斷明確者一般不做腦脊液檢查,以防止腦疝的發生。但在沒有條件做腦CT或腦MRI檢查的情況下,腰椎穿刺仍有一定診斷價值。腦出血後,由於腦組織水腫,顱內壓一般很高。80%的患者在發病6h後出現出血性腦脊液,因為血液可以從腦實質闖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因此,大部分腦脊液為血性或黃色,少數腦脊液為透明,因此,腰椎穿刺時腦脊液為透明時不能完全排除腦出血。術前應給予脫水劑以降低顱內壓,當顱內壓升高或有腦疝可能時,應禁止腰椎穿刺。
2.血常規、尿常規和血糖 對於嚴重腦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的血常規檢查中可以看到白細胞的增加。可能有尿糖和蛋白尿陽性。腦出血急性期的血糖升高是由應激反應引起的。血糖升高不僅直接反映身體的代謝狀況。它還反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血糖越高,應激性潰瘍、腦疝、代謝性酸中毒和氮質血癥等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預後也越差。
影像學檢查
1.CT檢查 CT檢查是臨床懷疑腦出血的首選,可顯示圓形或卵圓形均勻的高密度血腫,邊界清楚,可判斷血腫的部位、大小、形態,以及是否破入腦室、血腫周圍的水腫區、佔位效應等;若腦室內積存大量血液,可見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張。l周後,血腫周圍見環形強化,血腫吸收後CT動態觀察可發現進行性腦出血。
2.MRI可發現CT不能識別的小腦幹或小腦出血,區分病程4-5周後CT不能識別的腦出血,區分陳舊性腦出血和腦梗塞,顯示血管畸形和流空現象。還可根據血腫信號的動態變化(受血腫內血紅蛋白變化的影響)判斷出血時間。①超急性期(0-2h):血腫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與腦梗塞不易區分;②急性期(2-48h)。T1等信號,T2低信號;③亞急性期(3天-3周)。T1和T2為高信號;④慢性期(>;3周)。Tl低信號,T2高信號。
3、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可以發現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和脈管炎。
4.心電圖 腦血管病患者由於腦心綜合徵或心臟本身的原因,可能出現心臟和血管功能的改變:(1)傳導阻滯:如P-R間期延長、交界性心律或房室分離。(2) 心律失常:心房或心室提前收縮。(iii) 缺血性改變:S-T段延長和減少,T波改變。④假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等。
5.動態血壓檢測 急性腦血管病發病後1周內的血壓明顯高於正常參考值,也高於發病前的血壓水平,提示高血壓與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同時,血壓波動以及低血壓狀態在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中佔一定比例。血壓波動既可以導致血壓升高,也可以是高血壓的後果。血壓短期或長期波動的患者,其目標器官(如大腦)受損的嚴重程度和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都明顯較高。血壓波動常伴有血壓升高,血壓突然下降或升高,此時患者常伴有較明顯的不適症狀,如頭暈、頭痛、暈厥、胸悶、燒心等。
6.經顱多普勒(TCD)有助於確定顱內高血壓和腦死亡。當血腫>25ml時,TCD顯示顱內血流動力學的不對稱性變化,表明顱內壓的不對稱性,而搏動指數比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顱內壓的不對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