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中藥當中,甘草也是我們常見到的一種中藥。它是一種有調和作用的偏補藥材,儘管不少的中醫藥方當中都含有甘草,但並不是說甘草就適合所有的病人。對於甘草的使用也要有嚴格的要求,使用甘草禁忌事項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中藥甘草的禁忌事項。
甘草生者偏於清熱,炙者則偏於補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與蜂蜜、水同炒製成。生甘草微涼,炙甘草微溫。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腫痛,癰疽瘡瘍,還可解藥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痛洩瀉,勞倦發熱,咳嗽氣短。中藥古籍《神農本草經》將甘草列為上品,說甘草有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及解毒之功。
中醫處方講究“君、臣、佐、使”,各藥相輔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經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種藥物的“調味品”,藥方中常常離不了。甘草的藥性緩和,可以與補藥、瀉藥、寒藥、溫藥、涼藥等各類藥物配合使用,並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至今醫界多有“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和百藥”的說法。故而不少人多習慣在中藥處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藥性雖平,臨床也應重視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戰草”不可不知。清代名醫徐靈胎說:“誤用致害,雖甘草、人參亦毒藥之類也。”故臨床遣方用藥應深思熟慮,甘草之功在於甘而其弊也在於甘,特別是以下三種情況要慎用。
急證少用甘草
歷代醫家公認甘味藥性緩而善守,甘草為甘味藥之代表,其甘緩柔潤之性,決定了它在急證運用中的侷限性。以《傷寒論》為例,陽明急下三證、少陰急下三證,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氣湯,意在避其甘緩,急下以存陰。又如大柴胡湯由小柴胡湯化裁而來,此方為治少陽兼腑實證的名方,現應用於急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證顯然比小柴胡湯證為重為急,故去小柴胡湯中的甘草之類,增加大黃、枳實等防其甘緩,增其稅利,由此可見仲景使用甘草頗有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