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皮膚過敏輕則出現一些小紅疹子、風團等,重則可發生胸悶、氣短、面色發青、手足冰涼,甚至造成休克,因此,小兒在用藥的時候要特別留心,一旦發現對某種藥物過敏,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並且進行脫敏治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藥物過敏與用藥的劑量多少、給藥的途徑和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沒有多大的關係,只要是接觸到這一藥物哪怕是一點點就會發生過敏症狀,這就是為甚麼打針之前要進行“皮試”了,而且對某種藥物過敏的話,無論口服、注射、外用還是噴霧,都會發生皮膚、粘膜以致全身的損害。
因此,提醒大家要能夠辨識出易致敏的藥物,常見的導致小兒過敏的藥物主要分為四大類,即:(1)解熱鎮痛藥;如APC、阿魯片、巴米爾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燒藥,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藥疹,而且比較嚴重;(2)磺胺藥;如複方新諾明;(3)青黴素類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黴素,靜脈點滴用的氨苄青黴素等;(4)其他各種疫苗及一些中草藥也可引起藥疹。 隨著一陣陣寒流襲來,咳嗽、感冒、發燒等冬季多發疾病開始頻頻挑戰寶寶們嬌弱的抵抗力。然而,還有一類會讓寶寶苦不堪言的疾病也會“前來報到”,這就是值得引起家長們重視的兒童過敏性皮膚病。
冬季空氣寒冷、乾燥,寶寶的皮膚變得尤為脆弱,出現尿布皮炎、溼疹等過敏性皮膚病的比例也更高;再加上寶寶皮膚嬌嫩,如果疏於護理、沒能及時控制過敏症症狀,就很可能延誤病情,使寶寶承受更多的痛苦。所以,父母們應該全面瞭解冬季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皮膚病,從積極預防著手,避免寶寶接觸過敏原,儘量降低過敏發生的可能性;並隨時注意寶寶的皮膚變化,在發病初期就能及時認清病因,配合正確的藥物治療和皮膚清潔護理。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冬天寶寶易發的過敏性皮膚病:
“尿布”皮炎
冬天裡,無論使用傳統棉尿布還是新式紙尿褲,寶寶都會穿上厚重保暖的褲子,這種不透氣的環境最容易發生過敏性皮膚病。如果沒有及時更換尿布,還很容易導致小屁股長時間處於潮溼或浸漬的狀態,更增加了皮膚過敏的幾率,從而導致皮膚髮紅、腫脹,甚至出現丘疹、水皰、糜爛等“尿布”皮炎的症狀。
此外,尿布上的染料、清洗時殘留的肥皂、洗滌劑以及紙尿布上面的一些化學殘留物質也可能刺激寶寶皮膚,是造成尿布皮炎的癥結之一。
那麼,怎樣能預防“尿布”皮炎呢?首先要及時觀察寶寶的大小便,一旦有“狀況”,應該立即用溫水把小屁屁洗乾淨,為寶寶清潔時應該使用無刺激的嬰幼兒專用清潔用品,並且塗上不含刺激物的溫和護膚品。此外,儘量給寶寶勤換尿布,保持小屁股通氣乾燥。
嬰幼兒溼疹
嬰幼兒溼疹就是大家常說的“奶癬”,是冬季較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專家在對兒童過敏的研究中發現:3歲以下的小寶寶對食物過敏的概率非常高,100箇中就有6個,2.5%的新生兒對牛奶過敏。一般患溼疹寶寶的臉上會出現小紅疙瘩,慢慢會出現滲液,最後結痂脫屑。這樣的過程反覆發生,寶寶會因為瘙癢難耐而不斷用手抓,就很可能引起繼發感染,還很容易在嬌嫩的皮膚上留下疤痕。溼疹大多分佈在寶寶的臉頰、額頭、眉毛、耳朵等周圍,嚴重時也會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
當發現寶寶出現溼疹的時候,新媽媽們可不要驚慌,更不能隨便聽從他人意見、亂用偏方。要從預防做起,首先儘可能找出過敏原,引起寶寶溼疹的過敏原多為牛奶、魚、蝦等動物蛋白成分高的食物。家長應當注意寶寶飲食與溼疹發作的關係,可以用飲食日記、依次添加輔食的方法排查出過敏原,也可以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只有避免寶寶再次食入過敏原,才能有效地預防過敏的再次發生。根據具體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治療。
寶寶如果患了溼疹,可不要以為“小寶寶都會有的,長大就好了”。殊不知,嬰幼兒溼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發展到更為嚴重的過敏性疾病。家長應該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一些藥物,例如氯雷他定糖漿、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時還要加用抗生素。
有溼疹的部位,也要注意日常護理。最好用清水清洗患處,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鹼性肥皂、護膚霜之類的化妝品都最好不要使用。此外,如果太熱太捂,患溼疹的寶寶會覺得特別癢,因此寶寶穿的衣服最好選用全棉織品,寬鬆的衣服。
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從病因上分有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是因人體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引起的過敏反應。主要是寒冷刺激局部引起皮膚出現風團塊或皮疹,多見於面部、手部,同時還可有皮膚潮紅、低血壓、頭痛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寒冷性蕁麻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治療和預防都比較棘手。首先要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寒潮”來臨時,要注意保暖,外出是注意保暖,儘量避免突然接觸冷水。其次,寒冷時節要注意護膚,清潔時勿用鹼性強的肥皂,也不要用過熱的水燙洗,以免皮脂過分丟失。再次,積極參加體育,提高機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一旦患病,應當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選用適合寶寶的口服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
希望寶寶們都能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順利的度過嚴嚴寒冬,遠離皮膚過敏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