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疼痛刺激敏感者應給予更多的呵護,避免疼痛刺激對其造成嚴重的傷害。在他們受到傷害時,應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以便減輕痛感。對於身邊的老年人,則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別因為他還能忍受疼痛就置之不理。如果同一部位持續疼痛超過幾個小時,即使感覺不是很劇烈,也應該及時就醫,避免小病發展成大病。疼痛雖然常見,但其危害不可小視。頭痛得睡不好覺,牙疼得吃不下飯,這是最常見的也最直觀的感受。當人們因頭痛或其他部位發生疼痛而堅持上班時,會感覺精力、思維都受到一定影響,工作效率明顯降低。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期疼痛也可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甚至誘發一些疾病。比如中老年人的關節痛,疼痛初發時很可能僅僅是局部的輕度充血水腫,但是不及時處理,反覆發作會造成局部纖維化,造成關節僵硬,也就是形成了器官功能障礙,形成骨關節病。持續的疼痛還會引發精神上的抑鬱。有專家指出,疼痛可致體內壓力增加,引起荷爾蒙皮質醇水平升高,繼而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影響精神系統,引發情緒低落等抑鬱症狀。需要提醒的是,疼痛還是多種疾病的早期症狀或惟一的症狀。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過疼痛的體驗,但不一定會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往往會輕視疼痛的存在。但是疼痛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狀,比如臍周疼痛有時是闌尾炎最早期的症狀,頭痛有可能是鼻竇炎、近視眼、腦部腫瘤的早期症狀,切不可掉以輕心。“雖然不是病,但疼起來真要命”,這是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疼痛是機體對刺激的一種積極反應,甚至是具有防衛作用的反應,對於機體的正常活動具有保護作用,提示人們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疼痛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性成正比。有一些疾病很嚴重,甚至是致命的,但疼痛卻不是很劇烈,如一般的心絞痛。還有一些疼痛因為摻雜心理因素,疼痛很劇烈,但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如緊張性頭痛等。因此,出現疼痛的時候,既不能對疼痛大呼小叫,也不能忍著扛著。要學會對疼痛進行初步的分析、判斷,決定採取自我藥療還是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