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物是皮膚科門診最常用的藥物,溼疹、蕁麻疹等疾病的治療都需要用到抗過敏藥物,但是連續吃多久能好呢?很多患者會有疑慮,覺得用抗過敏藥物治療會有效果,沒有瘙癢和皮損控制不理想,但連續吃又擔心傷及肝腎,所以經常吃吃停停,影響療效。
我們臨床上常用的抗過敏藥如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鹽酸賽庚啶等,一般連續吃1-2個月沒有問題,如果服用後感覺不舒服可以隨時停藥。
抗過敏藥物的副作用其實非常小,對肝臟和腎臟基本沒有傷害。我們前幾天提到,抗過敏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和抗膽鹼能作用。
第一代抗過敏藥物如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鹽酸環丙沙星等容易穿過血腦屏障,導致嗜睡、疲勞、睏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些藥物還有抗膽鹼作用,導致粘膜乾燥、排尿困難、瞳孔散大,高空作業和司機應禁用或慎用,還有青光眼和前列腺增生。第二代抗過敏藥鹽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不易通過血腦屏障,不產生嗜睡或僅有輕微的嗜睡作用,而抗膽鹼作用則較小。
第一代抗過敏藥的嗜睡作用稍強,但無論是第一代還是第二代抗過敏藥,只要停藥,嗜睡現象就會消退。
排尿困難、瞳孔散大等副作用對正常人影響不大,只要醫生在開藥前仔細詢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避免使用,以抗膽鹼作用強的一代抗敏劑為例,常有患者說,原來是一些又便宜又癢的經典舊藥。其實在皮膚科抗過敏藥主要說的是撲爾敏和鹽酸環己酮,用了幾十年了 主要是用了幾十年了,聽人說有陷阱的副作用,聽說吃了以後還有別的副作用?
臨床上很多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同時經常會服用一些中藥或其他藥物配合治療,其實他們的副作用可能比抗過敏藥物更需要重視,比如雷公藤,服用後會出現血液、肝功能的損害,而有些中藥如果劑量過大,或者藥物本身毒性很大,或者服用時間過長或者中藥種類過多,服用一次就可能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而對於 "小兒麻痺症 "的患者來說,則是 "大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 "是指 "小兒麻痺症 "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