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中藥材名】川牛膝
【藥材來源鑑定】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乾燥根。本藥材主產於四川,形似牛膝,故名川牛膝。
【藥材歷史考證】川牛膝藥名的始載本草《滇南本草》雲:“白牛膝強筋之功甚於川牛膝。”無形態描述,很難考定其品種來源。張壽頤《本草正義》(1932年)曰:“今時肆中之所謂川牛膝,則其形甚大,而性質空松。……然用之於肩背手臂,疏通經絡,流利關節,功效頗著。”據以上本草所述藥材性狀特徵及功效考證,與現今藥用川牛膝相符。
【植物形態鑑定】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圓柱形,鮮時表面近白色,幹後灰褐色或棕黃色,扭曲,味甘而粘,後微回苦。莖直立,稍呈四稜形,多分枝,疏生長糙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形,少數倒卵形,長3~12cm,寬1.5~5.5cm,頂端尖,全緣,兩面貼生長糙毛,下面毛較密;葉柄長5~15mm。花序為3~6次二歧聚傘花序,密集成花球團,花球團直徑1~1.5cm,淡綠色,干時近白色;苞片長4~5mm,頂端刺芒狀或鉤狀;不育花的花被片變成鉤狀芒刺,兩性花的花被片5枚,內側3枚較窄;雄蕊5,花絲基部密生節狀束毛;退化雄蕊長方形,長約0.3~0.4mm。胞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3mm,寬1~2mm,淡黃色。種子橢圓形,長1.5~2mm,帶紅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鑑定】本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分枝,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向突起的皮孔。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藥材顯微鑑定】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皮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排列成4~11輪,內側維管束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連接成環。中央次生構造維管系統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稀疏導管分佈。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於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80u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um,壁厚3~5u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