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途徑分
有上行性感染和下行性感染等。1.上行感染:絕大多數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況下,尿道口及其周圍尿道炎症是有細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輕微損傷時,或者細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強,容易侵襲膀胱和腎臟,造成感染。由於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門,且女性尿道遠較男性為短而寬,女嬰的尿道口常被糞便汙染,故更易致病。
2.血行感染:細菌從身體內的感染灶(如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或皮膚感染等)侵入血流,到達腎臟,先在腎皮質引起多發性小膿瘍,然後,沿腎小管向下擴散至腎乳頭和腎盞、腎盂粘膜,但炎症亦可從腎乳頭部有輕微損傷的乳頭集合管(如尿中的結晶損傷)開始,然後向上向下擴散。血行感染途徑較為少見,不及10%。血行感染比較多見於新生兒,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腎感染。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周圍的淋巴管有多數交通支,升結腸與右腎之間也有淋巴管溝通。當盆腔器官炎症、闌尾炎和結腸炎時,細菌也可從淋巴道感染腎臟。這種感染途徑更為少見,甚至於這種感染途徑是否存在,目前也有爭論。4.直接感染:外傷或鄰近腎臟的臟器有感染時,細菌可直接侵入腎臟引起感染,但是,這種情況臨床上是十分罕見的。
據致病菌分
①非特異性尿道炎,致病菌以大腸埃希桿菌、鏈球菌屬及葡萄球菌屬最常見;②特異性尿道炎,又稱淋病性尿道炎(gonorrheal urethritis),簡稱淋病(gonorrhea),致病菌為淋病奈瑟菌;③非淋病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致病菌為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嗜血短桿菌、真菌、陰道毛滴蟲、尖銳溼疣及單純皰疹病毒等。
感染時間分
尿道急性炎症時,尿道外口紅腫,邊緣外翻,黏膜表面常被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所黏合,有時有淺表潰瘍。鏡下可見黏膜水腫,其中有白細胞、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毛細血管明顯擴張,尿道旁腺體充血或被成堆膿細胞所填塞。慢性尿道炎病變主要在後尿道、膀胱頸和膀胱三角區,有時蔓延整個尿道。尿道黏膜表面粗糙呈暗紅色顆粒狀,因有瘢痕收縮,尿道外口較正常小。鏡下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數白細胞,纖維母細胞增加。
按性別分
女性尿道炎和男性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