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推拿與養生:
人的足部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早在《黃帝內經》的足心篇就有對足療的論述。5000年前,稱之為“觀趾法”。漢朝,名醫華佗在“華佗秘籍”中將其稱為“足心道”,他研究的“五禽戲”主要功效在於“除疾兼利蹄足”,“逐客邪於關節”。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指出“寒從腳下起”,故腳部為治病之根本源泉。現代醫學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佈,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脊柱疾病的足部推拿:
頸椎在足部的反射區是:雙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最突出點中部),頸部肌肉反射區是:雙足底肢趾後方的2cm寬區域。方法:採用捻法,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關節,以數毫米幅度來往捻動。力度最初較輕,漸漸增強,以稍有痛感為宜,按摩時間可自選抽空進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鐘。可同時配合中藥足浴,疏通經絡,行氣止痛。
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可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中藥配方,將剛煎好的中藥放入足浴盆中,利用中藥蒸汽燻蒸足部約10分鐘。中藥燻蒸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將其應用於足療中,能借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種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調整血脂、血壓,防治中老年風溼性關節炎,同時也是養生美容和減肥的好辦法。中藥泡腳對糖尿病足、便秘、小兒遺尿、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徵、抑鬱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在泡腳的過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釐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痠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用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36次,至有痠痛感為宜。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泡腳後,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常用泡洗方藥功效:
薑汁泡腳,散寒,治療手腳冰涼;醋泡腳,改善睡眠障礙;艾葉泡腳,可通經絡,祛風寒。可治腳涼腰痠冷;花椒水泡腳,可散寒除溼、止痛,可以防腳臭、治療腳汗、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