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2:13

  足部推拿與養生:

  人的足部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早在《黃帝內經》的足心篇就有對足療的論述。5000年前,稱之為“觀趾法”。漢朝,名醫華佗在“華佗秘籍”中將其稱為“足心道”,他研究的“五禽戲”主要功效在於“除疾兼利蹄足”,“逐客邪於關節”。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指出“寒從腳下起”,故腳部為治病之根本源泉。現代醫學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佈,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脊柱疾病的足部推拿:

  頸椎在足部的反射區是:雙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最突出點中部),頸部肌肉反射區是:雙足底肢趾後方的2cm寬區域。方法:採用捻法,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關節,以數毫米幅度來往捻動。力度最初較輕,漸漸增強,以稍有痛感為宜,按摩時間可自選抽空進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鐘。可同時配合中藥足浴,疏通經絡,行氣止痛。

  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可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中藥配方,將剛煎好的中藥放入足浴盆中,利用中藥蒸汽燻蒸足部約10分鐘。中藥燻蒸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將其應用於足療中,能借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種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調整血脂、血壓,防治中老年風溼性關節炎,同時也是養生美容和減肥的好辦法。中藥泡腳對糖尿病足、便秘、小兒遺尿、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徵、抑鬱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在泡腳的過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釐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痠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用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36次,至有痠痛感為宜。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泡腳後,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常用泡洗方藥功效:

  薑汁泡腳,散寒,治療手腳冰涼;醋泡腳,改善睡眠障礙;艾葉泡腳,可通經絡,祛風寒。可治腳涼腰痠冷;花椒水泡腳,可散寒除溼、止痛,可以防腳臭、治療腳汗、腳氣。

為甚麼養生從腳開始?相關文章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
發布於 2023-02-04 04:03
0評論
具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足汗多的人,每天應輪換一鞋一襪,應經常換洗鞋襪,保持鞋襪和足的局部清潔。洗鞋襪時在溫水中稍放些鹽,浸泡15分鐘左右,再用肥皂洗淨,臭味就可大部消除。每晚臨睡前用溫熱水把腳洗乾淨,若在洗腳水中放些鹽也有除臭作用,或用3%明礬水洗腳也可減輕足汗。堅持使用,足汗就會明顯減少,足臭也會逐漸消除或減輕。在鞋內墊用棉製的具有防臭、防菌、抗癬等多功能藥物鞋墊,最好有兩雙鞋,墊經常換洗。
發布於 2024-11-09 19:27
0評論
11月7日“立冬”節氣過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我國有些地區的“冬意”雖然不濃,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仍建議順應自然,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每逢這天,人們都以
發布於 2023-03-26 12:16
0評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核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得到迅速發展,屬於核醫學領域的放射性藥物的使用也相應增多。那麼,放射性藥物對人體有害嗎?使用安全嗎?很多患者對此並不知曉。於是,在很多情況下,其危害被過分誇大,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事實上,放射性藥物的使用是十分安全的,131碘治療甲亢同樣也不會給人體帶來輻射損傷,並不可怕。碘進入人體後只集中在甲狀腺,甲狀腺含碘總量佔全身碘量的90%。同樣,放射
發布於 2023-03-25 15:56
0評論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但女性發病早於男性。雖然座瘡在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但座瘡本身及因治療不及時引起的瘢痕及痤瘡印記等可嚴重影響發病者的心理,對社交影響很大,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中醫認為與陰虛內熱、虛火上炎或溼熱內毒燻蒸肌膚有關。西醫則認為主要與雄激素亢進、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座瘡丙酸
發布於 2022-12-03 13:16
0評論
人類自從直立行走以來,脊柱便承受著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力學載荷,擔負起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重任。長期進化的結果使脊柱形成了具有自我保護作用的特殊結構,並與周圍的“筋”共同構成了一個“筋骨和合”的動態穩態系統。近年來,由於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急劇變化,脊柱的慢性勞損極為常見,研究顯示,脊柱本身的損傷僅僅是一個方面,更為可拍是一部分人會繼續發展並進而出現內臟功能的紊亂,即所謂“脊柱源性疾病”。例如血糖、血壓
發布於 2023-01-19 01:11
0評論
21世紀人類衛生問題最大的挑戰是改善生存質量,健康將成為人們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前提。醫學研究表明,人的壽命應該在120歲以上,而脊椎問題會讓人的壽命縮短1/3。因此,脊椎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生命線”。有資料顯示,脊椎健康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質量,許多人在三四十歲甚至二三十歲就開始出現了頭暈目眩、手臂麻木、脖子僵硬、腰痠背痛等症狀,造成這些症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脊椎出現了問題。因此,脊椎病已成為人類
發布於 2023-02-02 00:07
0評論
從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來說,大概從十幾歲的兒童就會發生,但要真正發展為動脈血管硬化阻塞心臟血管,甚至發生心梗等,可能至少還要二十多年的時間。 在臨床上,三四十歲的白領、中堅人士等突發心梗,已不是個例。不少年輕人剛30歲出頭就出現膽固醇偏高。國內權威心血管科專家針對目前30多歲的白領就出現膽固醇偏高等現象,特別建議要採用“邁開腿、管住嘴,少吃多動、放鬆心情”等生活方式干預法。尤其是對像蟹黃、魷魚等高
發布於 2023-02-26 21:19
0評論
1、牙齒也是一個消化器官,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牙齒,可以起到咀嚼、磨碎食物的作用,從而減輕腸胃的負擔,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2、牙齒有輔助發音的作用,如果沒有了牙齒,那就叫口齒不清了 3、擁有滿口潔白、乾淨的牙齒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可以提高個人的外在形象 4、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發現,牙齒數量越少、牙齦問題越嚴重,其記憶力、思維能力的得分越低,也就是說牙齒會影響人的記憶
發布於 2023-03-10 13:09
0評論
人類自從直立行走以來,脊柱便承受著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力學載荷,擔負起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重任。長期進化的結果使脊柱形成了具有自我保護作用的特殊結構,並與周圍的“筋”共同構成了一個“筋骨和合”的動態穩態系統。近年來,由於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急劇變化,脊柱的慢性勞損極為常見,研究顯示,脊柱本身的損傷僅僅是一個方面,更為可拍是一部分人會繼續發展並進而出現內臟功能的紊亂,即所謂“脊柱源性疾病”。例如血糖、血壓
發布於 2023-03-20 00: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