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30 07:28

  根據萎縮性胃炎發生的部位結合免疫學改變,包括自身免疫試驗和血清胃泌素測定,Strick land將萎縮性胃炎分為A,B兩型。

  A型萎縮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體抗體陽性,由於自身免疫性損傷發生在壁細胞,故病變以胃體部較重,胃體腺被破壞而萎縮,故胃泌酸功能明顯降低或無酸,並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後可發展成胃萎縮,食物中VitB12可與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I F)結合成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它有助於Vit B12的吸收,在A型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可發現內因子抗體(IFA),主要為IgG,有結合型和阻斷型之分,結合型IFA可與內因子或內因子維生素 B12複合物結合,而阻斷型IFA阻斷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結合,從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A型患者常伴惡性貧血(16%),而其中60%的惡性貧血有阻斷型IFA,我國萎縮性胃炎主要見於胃竇部,發生於胃體者少,這與我國很少有惡性貧血相符合。

  B型萎縮性胃炎並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呈陰性,其發病與十二指腸液返流或其他化學,物理損傷有關,胃竇部粘膜較胃體部粘膜通透性更強(H+逆彌散的能力胃竇部強於胃底部20倍),由於胃竇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腸液及其內容物返流的影響,故胃竇部最易受累,胃體部病變輕,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竇部病變損害了幽門腺中的G細胞,胃泌素分泌減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以B型為主,其癌變過程可長達10多年或更久。

慢性萎縮性胃炎A型B型區別相關文章
1.臨床表現:有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少數的患者可以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 2.胃液分析:A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有胃酸缺乏或胃酸減少,B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正常、增高或降低。 3.血清學檢查:A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顯增高;血清中可測得壁細胞抗體和內因子抗體,維生素B12水平明顯低下。B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竇粘膜萎縮,直接影響
發布於 2024-03-30 07:48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發現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病變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胃癌高發區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比低發區高。本病的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
發布於 2023-02-07 09:27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無特異性表現,故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臨床表現結合相關輔助檢查,尤其是胃鏡檢查及胃粘膜活組織檢查。下面系統地介紹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依據:1、臨床表現主要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少數病人可以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2、實驗室檢查(1)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無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2)胃蛋白酶原測定:胃蛋
發布於 2023-02-07 09:17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體徵無特異性,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確診主要靠纖維胃鏡和胃粘膜活組織病理性檢查。 胃鏡檢查及活檢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胃鏡診斷應包括病變部位、萎縮程度、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正常胃粘膜為橘紅色,萎縮時呈灰白、灰黃或灰綠色,粘膜可表現紅白相間,白相為主,嚴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塊皺襞變細或平坦。胃粘膜萎縮時萎縮範圍也不一致,有的是瀰漫性的,也有侷限性的,甚至可見小灶狀。粘膜下血管
發布於 2023-12-21 07:05
0評論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吸菸,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
發布於 2024-03-30 07:41
0評論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根據病變分佈,可再分為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以胃竇為主)或全胃炎(以胃體為主)。 本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據報道:在我國,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佔受檢人群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黏膜腺體萎縮為特徵的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屬於中醫學胄脘痛、胃痞、痞脹等範圍,雖經長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
發布於 2023-12-21 06:45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並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明顯症狀。但大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脹痛、鈍痛或脹滿、痞悶,尤以食後為甚,食慾不振、噁心、噯氣、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有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少數胃粘膜糜爛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縮性胃炎併發惡性貧血在我國少見。本病無特異體徵,上腹部可有輕度壓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下
發布於 2023-02-07 09:22
0評論
感染因素       1、H.pylori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亦是形成CAG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感染(約5~25年)後,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縮和腸化。Hp引發CAG的機制:Hp通過鞭毛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同時分泌黏附素使其緊貼上皮細胞,菌體釋放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NH3,從而保持細菌周圍中性的環境,有利於細菌在胃黏膜表面的定植。     (1)Hp
發布於 2022-09-29 09:39
0評論
CAG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Hp感染、免疫、十二指腸液反流、遺傳、年齡、高鹽及低維生素飲食等相關。一、感染因素:1、H.pylori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亦是形成CAG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感染(約5~25年)後,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縮和腸化。Hp引發CAG的機制:Hp通過鞭毛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同時分泌黏附素使其緊貼上皮細胞,菌體釋放的尿素酶分解
發布於 2022-12-17 02:29
0評論
概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稱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後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增厚的病理改變。由於腺體萎縮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並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不典型增生。該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甚高,其中萎縮性胃炎佔受檢人數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而成,少數萎縮性胃炎可演變為胃癌。
發布於 2023-01-18 19: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