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6:41

  無汗

  除了黃腫以外還有一條,無汗。甘草麻黃湯吃了以後,張仲景強調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說明甘草麻黃湯有發汗的作用,而適合使用麻黃的,應該是無汗的。問題是甚麼叫無汗?初學中醫的人往往去問病人,你有沒有汗啊?病人說我現在沒有汗。病人的主訴不能算,無汗,要看出來。“觀其脈證”,我們要“觀”,我們要“看”。無汗的人,皮膚往往是乾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話,好像有刺,或者甚至是像魚鱗,看上去臉色要發黃發暗,沒有光澤,那麼這種人,就是無汗。

  一身面目黃腫是一種體質

  “一身面目黃腫”就是這樣一種體質。我們叫做麻黃體質。這種人服用麻黃是比較安全的。麻黃體質,首先從體型體貌上來看,體型要壯實,肌肉要發達,當然也有一些比較胖壯,胖或者是浮腫,皮膚要乾燥要粗糙,沒有光澤,發暗,“一身面目黃腫”,就是對這種體型體貌所做的一個最簡單扼要的表述。其次,我們還要看看這種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較厚,腹肌要有彈性,如果這個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黃是不能用的。還有,人要顯得睏倦,他的感覺,他的反應,要比較遲鈍一些。

  脈浮緊

  張仲景用麻黃非常重視脈搏。脈搏一定要有力,張仲景用大青龍湯,特別強調脈象要浮緊。甚麼是緊呢?就是有力,就是這個病人的心肺功能良好。因為如果心功能差的話,麻黃用上去是要出問題的。所以張仲景當時非常謹慎,因為古人用藥是非常重視安全問題的。為甚麼這麼說?古代的醫生是奴隸,是工,上工、中工、下工,工是甚麼啊?是有技術的奴隸。那個時候他們的服務對象是誰?奴隸主。如果你看不好這個奴隸主的病或者副作用很大的話,是要殺頭的,甚至滿門抄斬。所以古代的醫生是真正的醫生,既要有效,還要安全。大青龍湯方後,對多汗以後如何救護,就講得非常清楚,要溫粉撲,一服汗出的,不能過劑,中病即止等。安全使用麻黃的關鍵,脈搏要有力。形象地說,麻黃體質就是魯智深,就是李逵。

  我們還可以從好發症狀上來判斷這個人能不能用麻黃。一般來說,這些人容易受涼,感覺比較遲鈍,等到有症狀了,這個寒氣已經進去了,出現身體疼痛啦,出現鼻子塞啊,出現咳喘啊。麻黃體質的女性,容易出現月經問題,月經週期長,或者閉經。很多人喜歡出汗,汗出以後,症狀能夠緩解,全身感到舒適。這個往往都可以看作是麻黃體質。

  麻黃湯

  麻黃湯這張方,學得最早,用的最少。我們的學生到醫院實習,提出用麻黃湯,往往被老師臭罵一頓:這哪有甚麼麻黃湯證?哪有甚麼真傷寒?很多人不會用麻黃湯。其實麻黃湯是張好方。麻黃湯是古代傷寒病的主方,是一個經典的辛溫解表方,它適合於無汗而喘,無汗而身痛者。但今天我不來說治喘治身痛,而說說麻黃湯的拓展使用。

  減肥

  麻黃湯的減肥作用非常好。張仲景當年用麻黃甘草湯治裡水,裡水的表現是甚麼?是一身面目黃腫,那麼你服用麻黃甘草湯以後,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來了,所以甘草麻黃湯其實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一個減肥方。而麻黃湯裡面,就有這個組合。六朝的陶弘景也說過,麻黃“令人虛”,這個“虛”不是後世所講的八綱中的“虛”,這裡的虛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詞。我前不久治一個三十多歲的男性,他是個經方愛好者,因為感冒,開了麻黃湯,他呢把兩劑的麻黃湯並作一劑煎,麻黃15克,兩劑並作一劑,一次就吃了30克。結果當天夜裡大汗淋漓,幾日不止,體重一週內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厲害。我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救逆啊,用了以後,心率下來了,然而感覺人還很虛,我再合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加上萸肉等等,調治了半個月。他的心悸、自汗慢慢消失了,體重才止跌回升。這個案例說明麻黃的減肥作用非常明顯。現在減肥光靠甚麼荷葉、山楂,你說能減到何時為止?要減肥來得快,用麻黃,但是這個一定要看體質,弄得不好傷身體,對心臟可能有損害。

  催生

  麻黃湯還能催生。這是清代傷寒家舒馳遠的案例,說有一個產婦發動已經六天,頭已經向下了,就是產不下來,沒有宮縮。醫生用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靈符、爐丹甚麼都用過了,沒有效。這個時候舒馳遠到了,一看,這個人壯熱無汗、頭項腰背強痛。甚麼啊?他說這個是麻黃湯證。寒傷營、太陽傷寒嘛!一劑麻黃湯,熱退身安,知飢索食,豁然而生。日本的淺田宗伯也有這個案例。淺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一個非常著名的醫生。他的醫案叫《橘書影》,裡面也記載了他一個用麻黃湯催生的案例:說有個婦人臨產破漿以後,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醫給她破血劑。結果先生跑來以後怎麼看呢?脈浮數,肌熱,是外感!麻黃湯加附子。吃了以後讓她出汗,須臾腰痛稍寬,漸發陣縮,宮縮開始了;然後讓她坐上床,結果產一個女孩。以上兩個醫案提示:麻黃湯可以催生。麻黃湯作用於盆腔,它能夠興奮盆腔內的器官以及肌肉。92年的《中醫雜誌》有個報道,介紹用麻黃湯來治療子宮脫垂。這個經驗來源於個案:有一箇中年婦女,惡寒發熱,他用麻黃湯以後,感冒好了,子宮脫垂居然也好了。他後來用麻黃湯加味,加黨參、黃芪、熟地、當歸,用了以後,都有效。但是,他說勞累以後容易復發,不過再用麻黃湯加味,依然有效。這個經驗值得重視。

  

麻黃類配方的臨床應用 (2)相關文章
學經方,是需要經驗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張大家有經驗要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來介紹一些臨床應用的經驗,還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資料,主題是講一講麻黃類方的臨床應用。在座都有不少臨床高手,在麻黃的應用方面你們都有獨到的經驗,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對麻黃方的重視。關於麻黃麻黃是我們中國一種傳統的發汗藥、平喘藥、利水消腫藥,同時也是一種興奮劑。大家知道,冰毒主要來
發布於 2022-11-25 16:46
0評論
發汗利尿麻黃湯不僅對子宮起作用,對膀胱、腎臟也有作用,這就是我們說麻黃湯能夠發汗利尿。這個案例是我的“經方沙龍”上的案例:說有一個老太,患有焦慮、坐臥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侖的。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後,全身大腫如泥,原來很瘦弱的人,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南極仙翁,頭啊腫得非常厲害,醫生用了十多天的藥,激素脫水劑都用了,都沒有效果,當時血壓130/90。結果這個醫生他給她用了甚麼藥?麻黃湯加防己、生
發布於 2022-11-25 16:36
0評論
項背強葛根湯的主治非常簡單:“項背強几几”。不要以為“項背強几几”就是大椎穴那裡不舒服,我們要把“項背”延伸,頭項、腰背都在這個範圍。從後頭部一直到腰骶部,後背部的拘急感、疼痛感、倦怠感,都可以看做是“項背強几几”。我發現臨床上用葛根湯的人,有的主訴“頭項強痛”,有的主訴是“肩頸酸重”,有的主訴是“腰背痠痛”,有的主訴是“頭昏、頭重、頭暈”,甚至有的就感覺到是疲勞,說自己拖不動,說自己全身困重。
發布於 2022-11-25 16:31
0評論
麻黃是臨床常用藥物,性溫,味辛、微苦,具有發汗、平喘、利水的功效。應用上有生麻黃與炙麻黃的區別,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別。 生麻黃:辛散作用較強,長於發汗解表利水,多用於外感風寒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等風寒表實證,常配伍桂枝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力;還可用於風水浮腫,常配伍生薑、白朮等。 炙麻黃:用蜂蜜拌炒後,辛散作用減弱,發汗解表利水的功效減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強,多用於肺氣壅遏所致的咳喘
發布於 2023-09-13 21:14
0評論
麻黃是發汗解表第一藥,是一個很峻猛的一個藥,所以在使用時宜小心應用。汗多及對高血壓和失眠的患者,再出現可以使用麻黃的症候時,需小心謹慎。 證候禁忌對於發汗解表藥來說,汗多的不能用,辛溫的藥一般熱證要慎用。汗是人體的津液化生的,津液受傷的人,一般使用麻黃要小心謹慎。象這樣的一些都是屬於共性的問題,解表藥原則上不宜久煎。但是今後在《傷寒論》上,大家看了麻黃都要先煎。其實麻黃相對於其他的解表藥來說,它
發布於 2023-12-20 17:02
0評論
麻黃為麻黃科值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莖質。本品味麻色黃,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紀前後,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即有其能“發表出汗……止咳逆上氣”的記載,麻黃現仍為重要的平喘中藥。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麻黃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應用歷史。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一方用以治療傷寒。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氣湯,用以治肺勞實、氣喘鼻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用麻黃的方劑。 【
發布於 2023-12-20 16:48
0評論
麻黃一般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不同的炮製方法是麻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黃的發散風寒作用強一些,而炙麻黃的平喘止咳作用強一些,在臨床上應該區分使用。 一般麻黃生用,我們見到的一般都是麻黃的草質莖,下面有比較粗的木質莖,很粗,面上有那種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種比較粗的木質莖,這個長的木質莖,因為麻黃長在一些沙質地裡面,它的葉片已經退化了。其實它的葉片就包裹在它的結,麻黃的結上,已經退化成一個薄膜狀了
發布於 2023-12-20 17:08
0評論
1.用於風寒表症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 2.用於寒溼痺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溼性風溼痺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 3.用於水溼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
發布於 2024-02-21 06:37
0評論
【古代炮製方法】漢代有去節、碎剉和煮數沸等炮製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證類》)、酒煎(《聖惠方》)、清炒(《博濟》)、沸湯泡(《蘇沈》)、蜜炙(《衍義》)等法。元代又有炒黃、燒炭(《寶鑑》)。明代增有炒焦和薑汁浸製(《普濟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湯浸(《仁術》)、酒蜜拌炒焦法(《景嶽》)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20餘種。 【現代炮製方
發布於 2023-09-13 21:01
0評論
前 言由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佈臨床各科,其中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因此抗菌藥物也就成為臨床最廣泛應用的藥物之一。在抗菌藥物治癒並挽救了許多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出現了由於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不良後果,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增長,以及治療的失敗等,給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響。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表現在諸多方面:無指徵的預防用藥,無指徵的治療用藥,抗
發布於 2023-03-20 00: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