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之前首先要明確診斷,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真菌鏡檢和培養陽性。除外其他皮膚病後,再抗癬菌治療。
治療方法有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一般以局部用藥為主,因為癬菌寄生在皮膚角質層,外用藥可以直接殺滅癬菌。必要時配合全身用藥。
局部治療:主要根據手腳癬的臨床分型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物。其藥物品種很多,各地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藥,根據當地情況選用。
1、水皰型
表現在足蹠和足緣發生群集或分散小水皰,皰壁厚,乾燥後形成環狀鱗屑,有的水皰亦可融合成大皰。此時可外用複方苯甲酸擦劑、複方雷瑣辛溶液、複方土槿皮酊等,具有抗菌和剝脫作用。也可外用含有環吡酮胺、聯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的乳膏。一般是日塗1-2次。塗3天,停3天。反覆用藥3--5次。
2、浸漬糜爛型
於趾間,尤其三、四趾間,皮膚浸漬發白。由於走動不斷摩擦,致使表皮剝脫,呈現潮紅糜爛面,伴少量滲液。可先用含有抑菌或殺菌的粉劑或糊劑如足粉,雷鋅糊,青鵬膏等,使皮損乾燥,糜爛面癒合後再外用上面環吡酮胺、聯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的藥物。在糜爛時外用會有刺激,引起疼痛。
3、鱗屑角化過度型
開始多在趾間有輕度炎症及脫屑,逐漸向足蹠、足緣及足跟蔓延。活動性的病變發生,紅斑及丘疹,甚至群集性小水皰。瘙癢會加重。
角化主要發生在足蹠、足緣或足跟部,表現皮膚粗糙,角化增厚,冬天易皸裂、疼痛。外用藥在夏季可用酊劑和乳膏交替用,冬季宜用乳膏、油膏類為主。為提高療效塗藥後加封包。晚上可用塑料袋套上腳,早晨取下。
4、手、足癬繼發感染
局部表現紅腫、痛、糜爛、膿性分泌物,伴發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原則是先要治療繼發感染,足部用1:5000高錳酸鉀泡足,或0.1%雷夫奴爾溶液、3%硼酸溶液做冷溼敷,外用抗菌素軟膏,如複方新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達維幫軟膏等。同時全身用廣譜抗菌素口服或注射。感染控制後再用抗真菌藥治療。
全身治療:對重症足癬,常常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可考慮全身給藥治療。如選用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治癒腳癬的標準,不是以症狀消失,而最好以反覆查菌陰性為準,在症狀消失後也要多些天。但是因為自然界病原菌較多,容易再感染,應積極預防,定期預防性塗藥,每3―4周塗一次藥,可以保證不得腳癬。所以足癬斷根關鍵是預防再感染,手癬也可以根據上述類似情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