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骨傷科”,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幾乎與每個人的關係都非常密切,然而,骨科病包括甚麼內容?甚麼情況下應該到醫院找骨科醫師?甚麼時候應該找中醫?甚麼時候應該找西醫?諸如此類有關骨科的平常問題,卻時常使廣大骨病患者大為困惑,在做決定時也是猶豫不定。針對有關骨科問題為大家進行排憂解難。
骨科學,或稱骨傷科,是研究防治骨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急慢性損傷等疾病的一門學科。骨科疾病包括創傷性疾病和慢性骨科疾病,創傷性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骨折,包括四肢和脊柱各個部位的骨折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其次是各個關節的脫位,包括全脫位和半脫位;而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是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的損傷。慢性骨病的範圍大、種類多,且起病比較隱匿,所以很多時候容易被忽視,或者往往到疾病的後期才被發現,簡單而常見的種類包括:脊柱疾病和關節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髕骨脫位、拇外翻等;骨與關節化膿性炎症如脊髓炎等;骨與關節結核如腰椎結核及關節結核等;骨壞死性疾病如股骨頭壞死等;滑囊及踺鞘疾病:滑囊炎、腱鞘囊腫、腱鞘炎等;骨腫瘤與骨腫瘤樣疾病如骨囊腫、骨鉅細胞瘤、骨肉瘤、轉移性骨癌等。
創傷性疾病因有明確的外傷史,症狀亦比較急,所以就診時間較快,往往會到醫院的急診室救治,醫師會進行體格檢查,初步確定損傷的部位,並進一步採用照X、CT、甚至核磁來協助診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比較單純的扭傷和摔傷,損傷部位往往只有一處,而如果是交通傷和鬥毆傷,則損傷可能是多處的,而且由於顱腦、胸部、腹部的損傷可以引起生命危險,所以向醫師清楚描述損傷的情景非常有必要。作為慢性骨病,則應掌握愛惜身體,有病早治的原則,一旦有不舒服的感覺,應及早診治,如關節、脊柱部位的痛苦,一般會首先到骨科看看,而對於一些似乎與骨科不相關的症狀,諸如頭痛頭暈、手麻腿麻、出汗失眠等情況,有時也會與骨科病相關的,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逐一排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骨科病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療效也在不斷提高。一般來說,可以將治療的方法歸納為手術與非手術兩類,而某一種病是否需要手術,除了一些基本原則外,與每一位醫師對這種病的瞭解程度與治療經驗有關,因此掌握的適應症也就有所不同,尤其是目前的學科越分越細,如果不是某位大夫的研究領域,即使是名氣很大的專家,也不一定能提供目前最好的方法。實際上兩類治療手段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只要對症,同樣能取得療效,同時,在很多時候還有互補的作用,中醫院的醫師很多手術都完成得很好,而西醫院的醫師也經常使用患者很認可的中成藥。具體來說,創傷性疾病的手術主要包括切開復位內固定,非手術則包括閉合復位石膏、夾板固定,還有一種外固定架 是介於切開與閉合之間,只是穿針固定,一般可以配合一些中藥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由於慢性骨病的複雜性,因此必需在診斷清楚後才能進一步選擇治療的方法,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化膿性疾病、腫瘤等急性或嚴重病變,選擇手術的可能性較大一些,其他疾病則多先選用非手術為好,主要包括藥物、物理治療、中藥、針灸、推拿、康復鍛鍊等等。
總之,骨科疾病作為一類常見病,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希望“品牌骨病”版能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相關知識,提高大家辨病防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