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長在矮樹上)
菠蘿是多年生單子葉常綠草本果樹。矮生,高0.5~1m,無主根,具纖維質鬚根系;肉質莖為螺旋著生的葉片所包裹,葉劍形;花序頂生,著生許多小花;肉質複果由許多子房聚合在花軸上而成。喜溫暖,以年均溫24~27℃生長最適。15℃以下生長緩慢,5℃是受凍的臨界溫度,43℃高溫即停止生長。耐旱,但仍需一定水分,以1000~1500mm的年雨量且分佈均勻為宜。較耐陰,但充足的陽光生長良好、糖含量高、品質佳。對土壤適應性廣,喜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5~5.5的砂質壤土或山地紅壤較好。 菠蘿株高0.7~1.5米,莖短粗,呈褐色,基部有吸芽抽出。根著生莖的周圍。葉自莖的上部叢生。穗狀花序自葉叢中抽生。果實肉質,似松果狀複果,多呈圓筒形;果肉黃色(見圖)。栽培品種約有70個,可分為卡因類、皇后類、西班牙類三大類。菠蘿冬季生長適溫15℃左右。對土壤適應性較廣。根好氣淺生,有菌根共生,葉背面的氣孔和茸毛有貯存二氧化碳的特殊結構,還能阻止水份蒸發,故耐旱,但不耐寒。一般用芽苗繁殖,以冠芽繁殖的植株最優,以吸芽培養的苗次之。施肥期以花前、壯果和果後 3 次為重點,並須增施鉀肥。適時摘除冠芽、裔芽和選留吸芽,有利養分集中和果實正常發育。對土壤要求不嚴。病蟲害較少。菠蘿果實除鮮食外,多用以制罐頭,因其能保持原來風味而受到廣泛喜愛。葉纖維可作繩、漁網等原料。
目前,菠蘿已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成為世界重要的果樹之一。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的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後引進到廣東各地,後在廣西、福建、臺灣等省栽種,經過長期的選育,陸續生產了許多品種。
菠蘿屬於菠蘿科,菠蘿屬多年生草本果樹植物,營養生長迅速,生產週期短,年平均氣溫23℃以上的地區終年可以生長。
菠蘿果頂有冠芽,性喜溫暖。臺灣菠蘿表皮沒有大陸產的菠蘿那麼粗糙,有的略呈倒圓錐型,肉質比普通菠蘿細膩得多,基本沒澀味,水分充足。
菠蘿果形美觀,汁多味甜,有特殊香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菠蘿植株適應性強,耐瘠、耐旱,病蟲害較少,是新墾山地的重要先鋒作物,易栽培,產量高,還可間作,是南方丘陵山地開發,發展農村經濟和使農民致富的好樹種。
菠蘿畝栽3800~4000株,需苗量大,常用整形素催芽繁殖、營養體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催芽時間與辦法:5~11月選具40釐米長的綠葉,通常卡因類40張葉,菲律賓品種35張葉的植株。每株用250毫克/升乙烯利加1%尿素與0.5%氯化鉀混合液25毫升灌心催芽,處理後第5天和第12天分別再用1200~1500倍和600倍~750倍整形素溶液25毫升灌心。營養體繁殖,常用小苗培育,即利用田間的小頂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