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肺、內分泌、腎上腺、神門。
配穴;阿是穴、膈、皮質下、緣中、交感。
阿是穴位置:即白斑皮損區(下同)。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3~4穴,配穴1~2穴。開始可用埋針法,尋得敏感點後,將圖釘形撳針刺入所選穴位,外用膠布固定,留針3~5天,再換貼,5次為一療程。從第二療程起改為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380高斯)置於0.7×0.7釐米小方塊膠布上貼敷耳穴,每日按壓數次,以加強刺激。症屬虛寒者,手法輕,症屬實熱者,手法可重,每週貼換1次。以上均為貼敷一側耳穴,兩耳交替進行。在治療過程,可在白斑處用梅花針輕度叩刺,並艾條灸至局部皮膚潮紅,以加強療效。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臨床痊癒:皮膚白色斑塊全部與正常顏色無差異;顯效:皮膚顏色變深接近正常,白色斑塊縮小或部分消失;有效:病變停止發展,白色斑塊稍變深或縮小;無效:治療前後無改變。
共治361例,痊癒27例(7.5%),顯效138例(38.2%),有效173例(47.9%),無效23例(6.4%),總有效率 為93.6%[2,3]。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俠下、癜風。
配穴:阿是穴。
俠下穴位置:肱二頭肌外側緣中1/3與下1/3交界處稍上方。
癜風穴位置:中指末節指腹下緣,指間關節橫紋中點稍上。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如效欠佳,加配穴。俠下穴,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未出血者可於點刺處拔罐。每次取一側,兩側交替進行,每週點刺1次。癜風穴,施無疤痕性著膚灸,麥粒大艾炷,灸3壯(不宜起水泡)。所用為藥艾,灸藥處方:五倍子、桑葉、威靈仙、當歸、川芎、白蔻仁各100克,石菖蒲、白芥子各30克,全蠍10克,共研細末。亦為每週灸1次。
配穴用艾條灸法。先將白紙剪一與皮損等大之洞,以遮住周圍正常之皮膚,將艾條點燃後,對準白斑處,距離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可由外向內作迴旋灸,逐漸縮小範圍。開始時,每次將白斑灸至呈粉紅色(高度充血),每日1次,連灸7~8日。以後每次灸至白斑部呈紅色或接近正常膚色,改為每日灸1~2次,直至與正常膚色相同。再灸3~5次,以鞏固效果。有條件者,可於灸後用電磁波治療器(TDP燈)對阿是穴照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