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常見病、難治病,主要的症狀是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臨床上,經常有年輕的患者股骨頭壞死患者來診,大多是處於股骨頭壞死的早期階段。由於擔心病情進展導致股骨頭塌陷,醫生都會告訴病人要減少關節的承重,也就是說要架拐走路。這樣一來就會給病人的生活、社交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原因:
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激素因素;2、酒精因素;3、損傷因素,如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4、其他因素,如髖臼發育不良、人群的易感性高、血脂成分異常等,都可以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生。
診斷:
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症狀是髖關節的疼痛和關節的活動受限,疼痛可在走路後或夜間加重,活動受限最早出現的是髖關節的內旋受限。這些有利於病人的早期鑑別,引起重視。影像學的診斷是最有說服力的。
X線分期:臨床上可分為四期:Ⅰ期,骨質略疏鬆;Ⅱ期,股骨頭外形正常,可見頭內囊變區,邊緣骨硬化;Ⅲ期,股骨頭塌陷、變形,股骨頭不圓滑或呈扁平狀;Ⅳ期,在Ⅲ期的基礎上,出現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
CT、MRI檢查以及同位素掃描,能更早、更準確的提供診斷依據。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以辯證施治為原則,酌情采用活血化瘀、化痰利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等法服中藥治療,也可結合中藥製劑,如丹參注射液等做靜脈滴注。
西醫治療:主要有鑽孔減壓術、介入療法、髓芯減壓術加人工骨植骨術、血管移植術、帶血管蒂的骨移植術、股骨頭或髖關節置換術等。
除置換術外,其他治療措施均要求病人繼續架拐行走,以防股骨頭的進一步塌陷。但對年輕病人和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患者來說,關節置換是難以接受的現實。可是,不能正常行走又限制了他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活動,真是苦不堪言!
怎麼樣才能不用換關節,而又顧及病人的要求呢?值得高興的是,“微創鉭棒植入術”在近年來逐漸成熟並取得了臨床治療的成功!
微創鉭棒植入術是從股骨大粗隆下外側,經股骨頸,將鉭棒植入至股骨頭負重區下方的骨壞死區,代替或分擔股骨頭的承重功能,能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避免或延緩股骨頭塌陷的一種治療方法。這是一種微創的技術,創傷小,出血少,只需在大腿外側切一個大約2cm的切口,手術在40~60分鐘即可完成。手術安全可靠,療效明顯,住院週期短。
圖為植入的鉭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