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斷斷續續出血的母親來北京做結腸癌根治手術,術後病理顯示多處淋巴結轉移。王主任自己也是臨床醫生,為甚麼母親的便血需要這麼長時間而沒有及時診斷和治療?這也是源於大便帶血給大家留下的印象。
便血的定義簡單而又複雜,簡單的是指大便中的血,複雜的是大便和血的結合方式,主要分為在大便表面肉眼看不到血的和可以看到血的。肉眼可見的便血可分為開始時大便表面有血、整個排便過程中大便表面有血、大便質量有血等等。引起便血的常見疾病除痔瘡外,還可見於消化性潰瘍、腸息肉、腸道炎症性病變、胃腸道惡性腫瘤等,而消化性潰瘍、多發性腸息肉、腸道炎症性息肉是極易癌變的疾病。
消化性潰瘍常見的便血主要是黑便或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由於消化性潰瘍上段出血經胃腸道作用後褪去鮮紅顏色,所以一般不容易看到潰瘍到鮮血便。消化性潰瘍在我國是一種高發疾病,只要規範、充分的治療和定期複查,這類疾病大多可以治癒。但是,由於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對這類疾病比較瞭解,往往買一些抑酸藥或胃腸粘膜保護劑自己服用,把 "不痛則已 "作為出發點。他們往往不知道疾病在早期已經發生癌變,直到出現無法控制的疼痛、黑便次數增多、體重和食慾下降等一系列症狀後才去檢查。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不愛說話"。"不愛說話 "的意思是 "不愛說話"。
大便帶血主要是由於大便經過息肉時,摩擦導致息肉破裂,在局部表面出血,整個大便都可以看到。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既要切除息肉以消除病根,又要徹底消除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對於切除的息肉,需要進行病理切片以排除早期癌症的可能性。一次切除並不能保證永久免疫,需要定期進行結腸鏡複查,以明確在以前切除的息肉根部是否有新的息肉或復發的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都是腸道炎症性疾病,其血便的性質以粘液膿血為主,與痔瘡或腸道息肉所致的血便有較大區別,不難區分。腸道炎症性疾病中,以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為代表的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長期服用有致癌風險。
因此,無論便血是由這些類型的疾病引起,還是直接由消化道惡性腫瘤引起,都應該非常重視,不能簡單地被痔瘡或便秘 "忽悠"。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開展 "健康教育 "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瞭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