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染源 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不典型、輕症、鼻白喉以及皮膚白喉患者,在白喉傳佈中具有重要意義。
帶菌者:可分為恢復期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帶菌時間的長短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治療:單用抗毒素治療時,可有3%的病人成為長期(3個月以上)帶菌者,並用抗毒素和抗生素者絕大多數(90%)在4天內細菌消失,餘在12天內消失,偶有3個月後仍帶菌者。②疾病類型:咽白喉比鼻白喉消失快。③伴有鏈球菌感染、慢性扁桃體炎或咽峽炎者細菌消失慢。
健康帶菌者:以前一般占人口1%~2%,流行期間可多達10%~20%,易被忽視而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主要由飛沫傳染,亦可經玩具、衣服、用具等間接傳播,或者通過汙染的牛奶和食物引起暴發流行,偶然可經破損的皮膚或粘膜而汙染。手術(如扁桃本摘除)後,尤易感染本病。
(三)流行特徵 世界各地均有本病發生,以溫帶多見,熱帶較少。全年可有發病,但以秋、冬和初春為多見。通常散發,偶可形成流行或暴發。
(四)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白喉普遍易感,以往50%為5歲以下小兒,後來以學齡兒童為多,但近年來發現患者大多為成年人。瑞典成人中50%~70%缺乏對白喉的免疫力,因而形成了1984~1985年的較大流行。俄羅斯自1990年起就有白喉暴發,至1994年已報告白喉病例47802例。感染者有兒童也有成人,平均病死3.65%。是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中發生的最大的一次流行。1991年傳入烏克蘭,1993~1994年在獨聯體國家中有12個國家相繼發生白喉流行。調查表明系因兒童中全程疫苗免疫率低;成人中再免疫覆蓋率低等原因所致,已在進行相應措施。我國白喉已屬少見,在少數地區性流行中如阜陽地區患者中85.71%為>15歲的成人和青少年。這是因為在兒童中廣泛開展計劃免疫,對本病有較強的免疫力,而成年人由於多年來白喉發病甚少,幾乎無隱性感染,又缺乏人工免疫的機會,因而對白喉的免疫水平偏低,易被感染髮病。6個月以內的嬰兒,有得自母體的免疫力,患病機會較少,得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