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攝入不足:膳食中維生素B1含量不足為常見原因。人乳硫胺素含量明顯較牛乳低,但足夠供給生長需要。當乳母膳食中缺乏維生素B1,且單純母乳餵養未加輔食,嬰兒即可患病;長期食用精製米、面;洗米、煮飯、煮菜過程中維生素B,喪失、破壞;某些魚類、貝類含有破壞維生素B1的酶,長期喜食生魚、貝類者易患本病。
(二)吸收障礙:慢性消化紊亂、長期腹瀉等引起吸收障礙,導致缺乏。
(三)需要量增加:小兒生長髮育迅速,需要量相對較多;長期發熱、感染、手術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代謝旺盛、消耗增加,對維生素B1需要量亦增加,若不及時補充,易引起缺乏。
病理生理
維生素B1在體內為重要生物催化劑,以輔酶形式參與多種酶系統活動,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產能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維生素B1在小腸內吸收,在肝、腎等組織中經磷酸化作用轉為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即輔羧酶,參與糖代謝過程中α-酮酸的氧化脫羧反應,使丙酮酸和乳酸進一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產生能量並促進肝內糖元合成。
維生素B1缺乏,主要引起糖代謝障礙,能量生成不足,導致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堆積,使主要由葡萄糖供能的神經、心臟、腦組織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徵,血中丙酮酸和乳酸濃度增高,可引起周圍小動脈擴張,舒張壓下降,脈壓差增大,靜脈迴流量增多,加重心臟負擔。
維生素B1尚可抑制膽鹼酯酶對乙酰膽鹼的水解作用,故維生素Bl缺乏時,乙酰膽鹼水解加速,使神經傳導障礙,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等消化系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