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脾腎陽虛型血小板減少是脾虛不能統血導致的,血行障礙而錯行脈外可見各種出血表現。脾腎陽虛,命門火衰,則畏寒怕冷,面色晄白;水溼不化則見腹脹、便溏、浮腫,腰為腎之府,失其所養可見腰痠,苔脈均為脾腎陽虛表現。
發病特點
紫癜色淡紅而稀疏,時隱時現,月經後延,齦衄多見,出血量少,色淺而滲血不止,伴見頭暈、乏力、心悸、氣短、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伴有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舌體胖大有齒痕,脈沉遲,還可見腹脹、便溏、浮腫、腰痠等脾腎陽虛表現。
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溫補脾腎,填精補血。
方藥:右歸丸加味。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溫腎陽、暖下元,亦可對長期服用激素的血小板減少患者撤除激素後所出現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症進行糾正;鹿角膠、菟絲子、杜仲補腎益精血;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藥、當歸滋腎陰、養肝血;加用鎖陽、巴戟天、補骨脂加強溫補脾腎之力,現代藥理證實鎖陽有升提血小板功能。
加減:若血崩有寒者加艾葉10g、炮姜10g、血餘炭10g、五味子10g以溫中止血;伴面色晄白、頭暈、乏力者可加炙黃芪10~20g、黨參10~20g以加強補氣健脾之力;便黑可加伏龍肝30~60g、白芨粉3g分衝以收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