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孩子一般來說,符合這麼幾個標準:內心有愛、能較好的接納環境、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客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這幾條評分下來,能打高分的孩子還是很少。
我起初從事青少年心理諮詢的時候,心理學學得還不夠好,背書本知識背的比較多一些,因此我也曾理論上的以為父母和孩子組成穩固的家庭關係才是良好的關係。改變我想法的是這幾年來累積的經驗,我接收的青少年個案中單親家庭的孩子佔極少的分量。這就是事實,雖然我們想當然的以為單親一定是有問題的,總覺得孩子缺了父親或少了母親的陪伴就會成長歪曲,也許正因為是單親家庭,所以陪伴孩子的那方父母會更加在意孩子的成長,更加呵護孩子的內心,才使得孩子成長的更好吧。
歌手朱明瑛跟丈夫離婚後自己帶著兒子生活,但是她絲毫沒有覺得獨自帶孩子是份苦差事,反而很享受獨自包攬孩子的教育大權的快樂,兒子也絲毫沒有因為父母的分離受到質的影響,反而非常優秀。
雖然這麼說,單親家庭仍然需要注意很多問題,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成長。
1. 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研究表明,物質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2. 讓孩子經常參與到親友圈兒裡去感受群體。一個單親家庭確實是缺失了父母其中一個,本來孩子可以在家庭關係中通過爸爸來緩衝一下媽媽的威嚴的時候,爸爸卻不在身邊,使得孩子孤立無援,容易導致深切的不安全感受。經常讓孩子在親友們的環境裡感受一下群體,便適當的彌補了這種不足。
3. 單親家庭的禁忌:父母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這個需要解釋一下,孩子通常是判給母親,母親如果常常在孩子面前貶低孩子的爸爸,或者對著親友說孩子爸爸的壞話,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狀態就會偏激執拗,對兩性和婚姻產生恐懼感,甚至形成一個壓抑型性格。
4. 帶孩子的家長一定要開心,並且有自己的事情做,同時保持與孩子的內心交流。如果因為擔心自己一個人帶不好孩子而整天盯著孩子,這樣的家長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孩子要麼在沉默中繼續沉默,要麼就會在青春期到來的時候徹底大爆發。我常見到一類青春期延後的青年,用各種方式讓違背父母的意願,深追究這類人的成長經歷就會發現,他們的孩提時代都是被父母關注和約束著長大的。於是終於參加工作了,終於要結婚生子了,這個時候往往孩子不是做了自己想做的選擇,而是做了父母們不想要的選擇,以此來掙脫父母的束縛,爭取獨立。
5. 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交際圈,使得孩子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群體中,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後要講的是最後兩條,媽媽要快樂和鼓勵孩子建立交際圈子。這兩條一定要結合起來做。因為如果媽媽不快樂、不幸福,那孩子就很難把焦點向外界伸展,孩子會整天揹負著媽
媽的負面情緒,因為親情的愛是與生俱來的。就像如果我們看到孩子悶悶不樂,那我們家長就算有很開心的事情去做,估計都會很難投入到快樂的情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