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6-24 18:27

  HAV為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嗜肝RNA病毒屬(Heparnavirus),該屬僅有HAV一個種。

  HAV呈球形,直徑27-32nm,無包膜,由32個亞單位結構組成20面對稱體顆粒。電鏡下見實心和空心兩種顆粒,實心顆粒為完整的HAV,有傳染性; 空心顆粒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顆粒,具有抗原性,但無傳染性。HAV基因組為單股線狀RNA,全長由7478個核苷酸組成。

  HAV對外界抵抗力較強,耐酸鹼,室溫下可生存1周,幹糞中25℃能生存30天。HAV主要由糞-口途徑傳播

  防治原則

  HAV的預防應搞好飲食衛生,保護水源,加強糞便管理,並做好衛生宣教工作。注射丙種球蛋白及胎盤球蛋白,應急預防甲型肝炎有一定效果。我國生產的甲肝活疫苗只注射一次即可獲得持久免疫力。基因工程疫苗研製亦已成功。

  傳播[3] 途徑:甲型肝炎以糞口途徑為主要傳播途徑,糞口傳播的方式是多樣的,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因此在集體單位如托幼機構,學校和部隊中甲型肝炎發病率高。水和食物的傳播,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1988年上海市由於食用受糞便所汙染的毛蚶而引起建國以來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個月內共發生31萬例。

  HAV經口進入體內後,經腸道進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約過一週後到達肝臟,隨後通過膽汁排入腸道並出現糞便中。糞便排毒能維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咽部和扁桃體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肝臟損害是HAV感染肝細胞的免疫病理反應所引起的。

甲型肝炎病毒是傳播途徑是甚麼相關文章
一、丙型肝炎主要經血液傳播 1、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丙型肝炎後,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於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丙型肝炎,因此,無法完全篩出丙型肝炎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傳播途徑,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丙型肝炎傳播佔60%~
發布於 2024-05-23 03:42
0評論
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幾個傳播途徑:1,血液傳播⑴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由於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 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HCV傳播佔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
發布於 2024-10-05 12:28
0評論
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於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侷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1)輸血及血製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後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
發布於 2024-02-10 03:36
0評論
1、血液傳播:經血液或血製品傳播乙肝病毒。 2、醫源性傳播:由醫療過程中各種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針頭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創傷性醫療器消毒不嚴格而導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汙染的針頭和注射器也可能會導致感染。 3、母嬰傳播:患急性乙肝和攜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育齡婦女,通過妊娠和分娩將乙肝病毒傳給新生兒。 4、性接觸傳播:個體在與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進行性接觸或生活密切接觸時可
發布於 2024-04-29 17:22
0評論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臟炎症病變為主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臨床上以疲乏,食慾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症狀感染者常見。 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攝入爭取達到每日1-1.5g/kg,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C,進食量過少時
發布於 2025-01-18 16:19
0評論
乙肝傳染途徑主要有: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製品。 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 3.醫源性傳播:如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汙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 4.性接觸傳播: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採取防護措施。 5.密切接觸傳播:乙肝患者或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汙
發布於 2024-07-16 08:46
0評論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上(HCV)後,潛伏期大約是15到150天,之後初期有肝炎症狀,長期不治癒,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在20年之內,大部分患者會發生與HCV感染相關的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細胞癌等。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傳播途徑是三種:一、血液傳播,佔感染途徑的大多數,尤其通過輸血、用了未經消毒針頭等。二、性傳播,發生幾率也
發布於 2022-12-11 02:27
0評論
1、血液傳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 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後,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因為無法完全篩出,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 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病毒傳播佔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皮傳播的重要途徑。 一
發布於 2024-11-21 10:24
0評論
概述 肝炎有很多種,其中乙肝是我們大家比教常見的,下面我就來說一下乙肝的病毒傳播的途徑,首先介紹一下乙肝病毒,這種病毒是一種dna病毒,是屬於嗜肝dna病毒科的,根據目前知道的,hbv只是會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發性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病毒是顆粒的形狀的,所以也會被叫做丹娜顆粒,乙肝病毒是在1965年的時候被丹娜發現的,目前是中國重點控制的病之一。 步驟/方法: 1、 第一個傳播
發布於 2022-10-09 02:24
0評論
由於黃疸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性肝炎,因此,黃疸型肝炎是會傳染的,但其要經過特定的傳染途徑。 1、黃疸型肝炎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 2、黃疸型肝炎的病毒會通過大小便排除,通過手、水、蒼蠅汙染後的食品傳染給他人。 3、與黃疸型肝炎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 4、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黃
發布於 2024-08-06 10: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