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6-24 21:35

  常見的幾種腳氣類型,足癬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趾間型足癬,中醫名為“臭田螺”

  症狀為趾縫發白、流水糜爛、奇癢。多由柯氏表皮癬菌、念珠菌等引起。

  2、汗皰型足癬,中醫名“田螺皰”

  症狀為多汗、瘙癢;腳掌、趾間和腳背生小水皰,皰內有透明液體,幾天後皮膚乾燥,繼而呈鱗狀脫落,但仍有新水皰出現,趾間糜爛流黃水,多由絮狀表皮癬菌引起。

  3、角化脫屑型足癬,中醫名“腳蚓症”

  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角化脫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皸裂、瘙癢。多由紅色表皮癬菌引起。

  4、溼疹樣癬菌疹,中醫名“腳氣瘡”

  主要表現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皰,甚癢,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腳癬治療不當,或癬菌本身改變使機體對癬菌過敏所致。

  5、腳癬感染,中醫名“溼氣發”

  多因腳癬抓破後,化膿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膚感染,可發展為膿皰瘡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稱紅線)和淋巴結髮炎。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

常見的幾種腳氣類型相關文章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
發布於 2022-12-12 19:08
0評論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瘙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
發布於 2022-10-22 14:47
0評論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症。鼻炎的表現多種多樣。從鼻腔粘膜的病理學改變來說,有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乾酪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從發病的急緩及病程的長短來說,可分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雖發病緩慢,病程持續較長,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稱,如變態反應性鼻炎(亦即過敏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每一種鼻炎都有自己的特點。 (1)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
發布於 2023-01-27 06:01
0評論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並高發的心臟疾病,全名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在臨床上多分為隱匿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絞痛型、以及猝死型冠心病這五種類型。 隱匿型冠心病 該類型患者具有冠狀動脈硬化的表現,冠狀動脈硬化為類脂質在動脈內膜的沉積,並複合糖類的集聚,進而導致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的沉著,並在動脈中層形成病變。但病變較輕,側支循環較好,或者患者因為痛閾值較高而感覺不到疼痛。 心肌梗死型冠
發布於 2023-03-03 20:32
0評論
①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內因如精神緊張、月經紊亂、胃腸功能失調、遺傳因素等,外因如花粉、塵蟎、日光、動物皮毛、化妝品、魚蝦、牛羊肉等食物。溼疹常常對稱發生,最常見的是頭面部、耳後、前臂、小腿、手腳、陰囊、女性外陰、肛門等處。溼疹最突出的特點是奇癢無比,在急性期,除了起皮疹以外,病變的皮膚表面還流水,結痂、脫皮。慢性時期,皮膚常常變得很厚、而且粗糙。 ②皮炎:是因為人體受到諸多致病因子的
發布於 2024-05-18 16:57
0評論
牙齒畸形之虎牙虎牙也叫犬齒,就是上頜的兩顆單尖牙,在十二三歲時向外毗出,很像老虎口角的牙齒,故謂“虎牙”。他們在口腔裡確實“功勳顯赫”。它們牙體粗壯,牙根深長,外形象鋒利的尖刀,獨具撕裂食物的作用。而且它們的抗病能力頑強,不易齲壞,是牙中的“老壽星”。缺少它們,口角和鼻翼就顯得往下踏,表情呆板,給人以早衰而平癟的感覺。由於虎牙可以影響唇的活動和美觀,有的人就將它拔掉。拔掉虎牙後,臉部口角上會出現
發布於 2024-01-01 18:16
0評論
過敏性皮炎是皮膚病中一大類病症,症狀可有紅腫、癢、痛,尤以瘙癢最為明顯,最讓人煩惱。其常見的症狀包括: 一、藥疹 有些藥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及表皮鬆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多無色素沉著。西藥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黴素、磺胺類(如SMZ)、安乃近過敏。而中藥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為過敏原。據報道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草藥有魚腥草、鴉膽子、天花粉、冰片、大黃等。中
發布於 2024-08-07 19:33
0評論
1、鱗屑角化型:開始為丘疹或水皰,起病較慢,水皰位置也相對淺,較少繼發細菌感染,皰壁易破形成脫屑,癢輕,病程反覆遷延者出現角化增厚,往往雙手受累,波及整個手掌甚至手背,皮損特徵為局部皮膚粗糙增厚,少汗,明顯的角化過度伴有脫屑,由於皮膚粗糙肥厚容易出現皸裂,疼痛,冬重夏輕,常培養出紅色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 2、浸漬糜爛型:較少見,只是在水皰繼發細菌感染後較容易看到,呈急性或亞急性溼疹樣改變。 3
發布於 2022-12-10 10:54
0評論
一、膿瘡性毛囊炎:又叫毛囊性膿皰瘡、淺表性毛囊口炎。 二、單純性毛囊炎:屬於急性毛囊炎。初起時,毛囊口出現有癢感的紅色小丘疹,周圍有炎性紅暈。 三、項部硬結性毛囊炎:又稱瘢痕疙瘩性毛囊炎、髮際瘡和項部毛瘡等。多發於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瘡及瘢痕疙瘩體質者容易患本病。 四、脫髮性毛囊炎:又叫羊鬍子瘡,是發生在男性鬍鬚部位的毛囊炎,唇周及頦部多見。 五、膿腫性穿掘性毛囊周圍炎:又稱頭項部穿掘性蜂窩
發布於 2022-12-20 00:03
0評論
I型糖尿病:又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它常常在35歲以前發病,佔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絕對不能產生胰島素,因此需要終身使用外來胰島素治療。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
發布於 2023-03-26 11: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