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部刺激所致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是最常見於心因性精神障礙,發病因素與個體的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身體因素、道德因素密切相關。
1.社會因素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都市人口密集,各種噪聲、空氣和水源的汙染,生活節奏的加快,交通擁擠,競爭激烈,住房困難,待業,下崗,自然災害,人際關係矛盾增多,所有這一切均易令人焦慮、緊張,成為精神障礙的重要根源。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與精神障礙密切相關,有的外國學者認為正常和異常行為都是意識與無意識慾望驅動或本能矛盾衝突的結果。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患主要是由於本我慾望要求和超我控制間潛意識矛盾衝突而產生焦慮和情緒防禦反應的結果。這種矛盾衝突是從嬰兒期就開始的,根據於生物本能慾望要求對社會約束的強烈反抗鬥爭。為了減緩本我與超我間的矛盾衝突所帶來的焦慮,自我發展了各種防範焦慮的手段即心理防禦機制。那些能設法通過發展有效的應對策略(或防禦機制)來把內心心理衝突減少到最小限度的是心理健康的人。而有意無意地過度運用單個或集中防禦機制,以致主宰了個體的人格以其發展或損害了他的有效功能,則會導致某種心理異常或精神障礙。
3.道德因素
張口罵人,動手打人,誇張的表演等等也涉及人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