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症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於迴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 生髮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多見於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症狀,然後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噁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 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後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範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塗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範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徵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鑑別時,仍宜剖腹探查,並將闌尾切除.治療方法 採用保守療法,按氨苄青黴素0.1g/(kg?d)加0.9%生理鹽水,每日2次靜脈滴注,聯合甲硝唑每日1次靜脈滴注.對發熱腹痛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5mg/次,地塞米松用藥不超過3日.2日後查白細胞有明顯下降並有症狀明顯緩解,繼續鞏固治療1周.經過2~3天的治療後發熱大多消退,白細胞明顯下降,腹痛症狀明顯緩解,經過1周的抗感染治療多痊癒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