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教育問答
1、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預防嗎?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做到有效預防,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管理的預防:飲食規律,注意衛生,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硬、高脂肪等食物,避免飢飽失度;如有腹部不舒服,儘可能避免生、冷、硬、燙食物,以半流食為主,適當減少進食量,達到8~9成飽即可,當症狀緩解時再正常進食。
(2)環境適應的預防:提高自身應變能力,避免環境應激引起的胃腸道症狀;隨著氣溫冷熱的變化相應增減衣物,氣溫比較冷的時侯增加衣服,注意腹部保暖,氣溫較高熱的時侯減少衣服。
(3)睡眠質量的調整預防;養成良好的生物鐘,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藥物干預;按時就寢,儘可能調整使自己睡眠規律生理要求。
(4)精神、心理調整的預防;善於調整心情,解除心理負擔,緩解焦慮;
(5)藥物應用的預防;如有症狀及時應用抑酸劑、抗酸劑等,可有效減輕消化不良症狀。如針對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應用藥物我們叫做對症治療,方案之一針對上腹痛的藥物治療方案:雷尼替丁( 每次0.15g每天2次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法莫替丁(每次 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奧美拉唑(每次 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雷貝拉唑10mg ~ 20mg(每次 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泮托拉唑40mg(每次 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蘭索拉唑30mg(每次 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20mg(均可每次1片每天2次,早、晚餐前半小時水沖服)上述藥物其中之一加用以下藥物之一:蓋胃平片(每次2 片~4片每天3次嚼服 );胃舒平片(每次2 片~4片每天3次每天3次嚼服 );鋁碳酸鎂片(每次2 片每天3次嚼服 );硫糖鋁混懸液5ml(每次1袋每天3次到4次);氫氧化鋁混懸液10ml(每次1袋每天3次到4次);鋁鎂加混懸液15ml(每次1袋每天3次到4次);顛茄片(每次5mg ~10mg水沖服按需服難受時服症狀緩解即停)上述方案之一如症狀緩解應用3天~7天鞏固治療即可。
2、甚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上腹部症狀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經血生化及內鏡等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時,這一臨床症候群便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3、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有哪些症狀和表現或者身體有哪些不舒服?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見症狀有:
(1)餐後飽脹:餐後食物長時間存留於胃內引起的飽脹不適感;
(2)早飽感:指有飢餓感,但進食後不久即飽感,進食少量食物即感到胃部飽滿,不能繼續進食或沒有食慾;
(3)上腹痛:位於胸骨劍突下與臍水平以上、兩側鎖骨中線之間的區域的疼痛;
(4)上腹燒灼感:臍以上腹部的燒灼不適感;
(5)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
(6)噁心、嘔吐:並不常見,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可為乾嘔或嘔吐當餐胃內容物;
(7)其他症狀:不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在部分患者與“恐癌”心理有關。
以前四項為主要症狀。
4、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1)運動功能障礙: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胃的適應性調節異常、胃排空延緩、胃電節律異常等,運動功能障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發病基礎,約4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排空延緩;(2)內臟高敏感性:內臟高敏感性是指引起內臟疼痛或不適刺激的閾值降低、內臟對生理性刺激產生不適感或對傷害性刺激反應強烈的現象。使患者出現餐後上腹飽脹或疼痛、早飽感、體重下降等症狀;(3)胃酸分泌增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礎胃酸分泌在正常範圍內,但刺激或進食後引起酸分泌增加,可出現酸相關性症狀,如:空腹時上腹疼痛不適、進食後減輕,或服用抑酸治療有效均提示其與胃酸分泌有關;(4)腦-腸軸功能失調:胃腸道是人體內唯一一個由中樞神經、腸神經和自主神經共同支配的系統。這種在不同層次將胃腸道與中樞神經系統聯繫起來的神經- 內分泌網絡稱為腦- 腸軸, 機體通過腦- 腸軸的神經內分泌雙向環路進行胃腸功能的調節稱為腦- 腸互動。正是通過這種複雜而精細的調控, 才使得胃腸道能正常完成其生理功能,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 都會引起胃腸功能或結構的損害而產生疾病;(5)炎症因素:臨床上約1 /3 的腸易激綜合徵或消化不良患者是在急性腸道感染後出現症狀的, 超過25%的急性腸道感染患者會出現類似腸易激綜合徵或消化不良的症狀。這些患者中的確有腸黏膜炎症細胞增加和炎性因子表達增多。西班牙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急性沙門氏菌胃腸炎1年後消化不良發生率可增加5倍;(6)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由於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腦-腸軸的調控異常,當情緒、精神狀態等作為應激因素作用於機體時,大腦的應激刺激反應可通過腦-腸軸傳達到內臟系統,引起胃腸運動與感覺異常。
5、為甚麼會發生功能性消化不良?
當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規律、長期便秘或腹瀉、精神緊張、焦慮或抑鬱時,可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引起餐後飽脹、上腹痛、上腹燒灼感等不適。
6、如何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自我判斷是否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
(1)對消化不良及相關症狀進行評估:評估程度和頻度,與進餐、體位、排便相關性,進食量有無減少,消化不良症狀是否影響生活質量,有無報警徵象即:消瘦、貧血、上腹包塊、頻繁嘔吐、嘔血或、黑便、年齡40歲以上的初發病者、有腫瘤家族史等;
(2)相關檢查:對初診的消化不良患者應詳細採集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胃鏡檢查可作為常規項目,另外做肝功能、腎功能、生化檢查及腹部B超,必要時進行腹部CT掃描檢查以及其他系統的相關檢查,以免誤診造成病情延誤。對經驗性治療或常規治療無效的患者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必要時進行胃排空、胃電圖、胃容納、胃感知等胃功能檢查,對於調整治療方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哪些疾病易混淆或者說和哪些疾病需要鑑別?
(1)消化系統疾病:消化性潰瘍、消化道腫瘤、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血清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都有相關器質性病變;
(2)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會引起胃腸道動力障礙,出現消化不良症狀,行基礎疾病相關檢查可鑑別;
(3)其他系統病變:腎臟疾病、結締組織病等有相關的臨床線索和實驗室證據;
(4)藥物相關性消化不良: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腸溶片、解熱鎮痛藥、芬必得等)、乙醇、洋地黃等藥物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狀,詳細詢問服藥史可進行鑑別,停藥後症狀可緩解。
8、哪些檢查有助於確診功能性消化不良?
引起消化不良症狀的疾病很多,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為一排除性診斷。(1)胃鏡檢查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的主要手段,內鏡檢查未發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未發現食管炎,也無上述疾病病史;(2)肝功能、腎功能、生化檢查及腹部B超,必要時進行腹部CT掃描檢查以及其他系統的相關檢查。對經驗性治療或常規治療無效的患者行Hp檢測。(3)胃功能檢查:胃排空、胃電圖檢查,胃容納功能及感知功能檢查對功能性消化不
良亞組可能有幫助,但不推薦作為常規臨床檢查。對症狀嚴重或常規治療不明顯的患者可進行上述檢查。
9、如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是對症治療,遵循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1)一般治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煙、酒及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無特殊食譜,避免個人生活經歷中會誘發症狀的食物。注意根據病人不同特點進行心理治療。失眠、焦慮者可適當予鎮靜劑。
(2)藥物治療:主要是經驗性治療,適用於40歲以下、無報警徵象、無明顯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
a、抑酸劑:適用於非進餐相關性消化不良中以上腹痛、燒灼感為主要症狀患者。包括 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
b、促胃腸動力藥:一般適用於以上腹脹、早飽、噯氣為主要症狀病人。多潘立酮10mg、3次/天,或西沙必利5~10mg、3次/天,或莫沙必利20mg、3次/天,均在餐前15~30分鐘服用,療程2~8周。據報道西沙必利療和莫沙必利的效略優於多潘立酮,但因有促進小腸運動作用,少部分患者有腹鳴、稀便或腹瀉、腹痛副作用,減少劑量或使用一段時間後副反應可減輕至消失。國外有報道,西沙必利偶可發生嚴重心律失常的副反應,主要是在劑量過大、患者原有心臟病或心律失常時發生,特別是與某些抗真菌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合用時,應予注意。甲氧氯普胺因長期服用副反應大,現已少用於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
對療效不佳者,抑酸劑和促胃腸動力藥可換用或合用。
(3)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狀得到長期改善,對於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酸或促動力治療無效時,可給予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4)精神心理治療: 上述治療療效欠佳而伴隨精神症狀明顯者可試用。常用的有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具有特異性5-羥色胺再攝入抑制作用的抗抑鬱藥如鹽酸氟西汀等,宜從小劑量開始,注意藥物副作用。
10、功能性消化不良藥物治療和預防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與進餐相關的消化不良者可首選促動力劑或合用抑酸劑,與進餐非相關的消化不良或酸相關性消化不良者可選用抑酸劑或合用促動力劑,在選用藥物時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
1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預防和治療時飲食管理應該怎樣?
(1) 飲食管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飲食,注意衛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硬、油膩等食物,避免過飽,對合並便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主張使用刺激性通便劑如果導、番瀉葉等,可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和調節腸道菌群藥物治療,同時給予排便習慣指導,促使患者重新建立排便反射,另外可指導患者晨起空腹飲1杯250 m l溫水, 雙手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以打圈的方式按摩腹部各30次[5] ;
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認識,理解病情,消除患者顧慮,使其保持心情愉快,調動其積極性,有助於症狀緩解,對抑鬱患者採用抗焦慮或抗抑鬱治療可使患者症狀痊癒或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