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化驗檢查中,如果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就說明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患上乙肝後,無論是病人還是病人家屬,都迫切想知道怎樣治好乙肝,而且大多數人認為必須把“兩對半”全部轉陰。但這種觀點是非常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實際情況的。
不可否認,社會上的確存在著“乙肝歧視”現象。一些人聽說誰感染了乙肝病毒,先是感到驚訝,而後便產生“可別把病毒傳染給我”的擔心。因此,他們視乙肝病人為“瘟疫”,惟恐躲避不及殃及自己。其實,乙肝並不象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乙肝歧視”現象的產生與人們不能夠正確認識乙肝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如何正確認識乙肝呢?
首先說乙肝病毒感染是有其傳播途徑的,乙肝病毒主要經血和血製品、母嬰傳播、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及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是在妊娠28周後到生後7足天時期(這一時期在醫學上稱為圍生[產]期)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為在分娩時接觸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經皮膚和粘膜傳播主要發生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以及靜脈內濫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扎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鬚刀和牙刷等也可傳播。與 HBV 陽性者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 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由於我國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HBsAg 篩查,經輸血或血液製品引起的HBV 感染已較少發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乙肝病毒。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 傳播未被證實。
再說人感染HBV 後,病毒持續6 個月仍未被清除者稱為慢性HBV 感染。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圍生(產)期感染乙肝病毒者中,有90%將發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嬰幼兒期為25%~30%,青少年和成人期僅為5%~10%。
那麼感染乙肝病毒後,就是說得了乙肝以後會怎麼樣?用醫學方面的術語叫做疾病的轉歸,實際上,乙肝病毒感染後的轉歸併不都是很糟糕。
由於我國屬HBV感染高流行區,一般人群的HBsAg陽性率為9.09% 。但是一些人從未進行過肝病方面的體檢,以至於病情進展到肝臟受損已比較嚴重甚至是肝硬化時才確診為肝病,所以說得了乙肝以後先要進行初步評估:包括(1)詢問流行病史和體格檢查; (2)有無肝病及肝細胞癌(HCC)家族史; (3)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 (4) HBV複製檢測:HBeAg、抗-HBe及HBV DNA; (5)抗-HCV、抗-HDV、抗-HIV等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病:;(6) HCC篩檢:甲胎蛋白(AFP)及超聲波檢查等; (7)考慮進行肝活檢,對病理改變進行分級和分期。
然後根據評估結果,可將慢性HBV 感染分為:
(一) 攜帶者
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自然出現病毒轉陰現象,年平均轉陰率為1-2%;但能否轉陰與某些因素有關。
(1) 15歲以上成年組HBsAg轉陰率高於1-14歲兒童組;
(2)HBsAg低滴度組(≤1:128)的轉陰率高於高滴度組(>1:256);
(3)HBeAg陰性者的HBsAg轉陰率高於HBeAg陽性者。
持續攜帶HBsAg可達數年之久甚至終生,經多次反覆化驗肝功能均正常,做肝穿刺活檢無組織學損傷。此類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大部分人預後良好。
(二)慢性乙型肝炎
部分患者在持續無症狀攜帶狀態若干年後可演變為慢性肝炎,表現為轉氨酶升高,肝組織學上可見到肝細胞的壞死、變性和纖維化。有些患者已經轉化為慢性肝炎,但仍然沒有任何症狀,甚至肝功能化驗也不能發現問題,這時肝穿刺活檢就成為是否演變為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據。因此為明確診斷,必須做肝活體組織檢查。如證實肝臟有病理損害,則應及時進行相應的正確治療。
(三)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的結果,肝組織學表現為瀰漫性纖維化及假小葉形成,兩者必須同時具備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診斷。
1.代償期肝硬化:一般屬Child-Pugh A 級。可有輕度乏力、食慾減退或腹脹症狀,ALT 和AST 可異常,但尚無明顯肝功能失代償表現。可有門靜脈高壓徵,如脾功能亢進及輕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但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無腹水和肝性腦病等。
2.失代償期肝硬化:一般屬Child-Pugh B 、C 級。患者常發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嚴重併發症。多有明顯的肝功能失代償,如血清白蛋白<35g/L,膽紅素>35μ mol/L,ALT 和AST 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 <60% 。亦可參照2001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將代償期和失代償期肝硬化再分為活動期或靜止期。
(四)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陰性,但血清和 (或) 肝組織中HBV DNA 陽性,並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 和 (或) 抗-HBc 陽性。另約20%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 陽性外,其餘HBV 血清學標誌均為陰性。診斷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損傷。
(五) 肝細胞癌HCC
長期前瞻性研究發現,HBV攜帶者發生HCC危險性明顯增加,HCC可能有長達2年或更長的無症狀期。對大多數病人而言,腫瘤發生時往往是單個的帶有包膜的,HCC成倍增長的時間約為2~12月,平均4個月。大量證據表明HBV和HCV感染者應定期接受篩查以發現早期的HCC,一項分四組用AFP進行篩查的研究,包括三組定期檢查和一組單次檢查,小於5cm的小肝癌發現率佔HCC病人的37~59%。在臨床定期篩檢中用AFP和超聲發現小肝癌的比例分別達57%和83%,對小肝癌篩查的有效程序已成功提高腫瘤切除率和長期無瘤生存率。
應嚴格監測的人群是45歲以上、肝硬化和有HCC家族史,但任何年齡的攜帶者均可發生HCC,即使ALT正常的無症狀病人和有輕微或無肝病者。監測的最佳頻度為每年一次。定期篩檢AFP和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