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7-08 17:24

  1.改善患者運動的姿勢基礎:增強近端穩定性;改善平衡調節,使患者學會小範圍的運動。

  2.改善主動肌、協同肌、對抗肌的協同,使患者的運動變得平穩和流暢。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讓患者體驗有目的的抗重力運動。

  4.改善視固定和眼、手協調,使患者能利用視覺幫助穩定。

  5.在患者的運動中,引入旋轉的成分,減輕患者因害怕失調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對其運動的限制。

  6.訓練患者恢復正常的中線感和垂直感,以便他們在運動中有返回中線的參考點。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共濟失調的治療因不像其他急性病一樣在短時間內能很快痊癒,患者家屬要長期面對無法生活自己的病人,導致其對患者的治療缺乏信心甚至放棄治療。家屬的這種消極心態也影響了患者,使患者產生了自卑心理和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造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家屬應該接受事實,從各方面給患者幸福感和溫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視、不過分照顧患者,經常鼓勵患者,讓其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共濟失調日常運動相關文章
1.小腦性共濟失調(cerebellarataxia)表現隨意運動的速度、節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規則,即協調運動障礙,還可伴有肌張力減低、眼球運動障礙及言語障礙。 (1)姿勢和步態改變:蚓部病變引起軀幹共濟失調,站立不穩,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腳遠離分開,搖晃不定,嚴重者甚至難以坐穩,上蚓部受損向前傾倒,下蚓部受損向後傾倒,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小腦半球病變行走時向患側偏斜或傾倒。 (2)隨意運動協調障
發布於 2024-11-17 18:46
0評論
概述 共濟失調這種疾病屬於一種運動方面的障礙疾病。也就是說,人們在運動的時候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到人的心裡變化,甚至是身體上的變化。特別容易讓人的肢體發生一些障礙症狀。嚴重情況下會引起語言方面也出現障礙。所以說這種共濟失調方面的疾病對人的身體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共濟失調怎麼辦。 步驟/方法: 1、 日常生活中,如果換上了
發布於 2022-10-13 02:07
0評論
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包括: 1、感覺性深感覺向中樞神經系統反映軀體各部位的位置和運動方向。病因有: ①周圍神經或神經根病; ②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顱底畸形、脊髓病、腫瘤; ③腦幹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發性硬化、腫瘤; ④丘腦頂葉通路或頂葉血管性疾病、腫瘤。 2、前庭性前庭系統向心傳導平衡信息,引起體位、視線調節和空間定位感覺等的平衡反應。病因有: ①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特發性雙側前庭病; ②
發布於 2024-07-08 17:10
0評論
1、豬腦枸髓湯,配料:豬腦1具、豬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調料適量。製法:將豬腦豬髓洗淨,放碗中,納入枸杞子、食鹽、味精、料酒、醬油等,上籠蒸熟服食。 2、雙耳燉豬腦,配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豬腦1具、調料適量。製法:將黑木耳白木耳發開洗淨,豬腦洗淨同置鍋中,加雞清湯適量;文火燉至爛熟後,加入食鹽、味精、料酒、椒粉等調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3、胡桃龍眼雞丁,配料:胡桃仁元肉各10克、雞肉
發布於 2024-07-08 17:17
0評論
1.為了加強小兒頭部的控制,可使其俯臥位雙手支撐抬頭、抬胸或仰臥時雙上肢伸展,將其緩慢自仰臥位拉至坐位。當小兒坐在床上時,應誘發其向前方、側方伸手取物,逐漸形成各方向的保護性反應,以增強坐位的穩定性。 2.對不會翻身的小兒,在其仰臥時,將翻動側的下肢屈曲,並輔助屈曲腿帶動身體旋轉或握住翻動側上肢使其伸展、內收,帶動軀幹翻身。 3.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小兒需雙上肢伸展支撐,下肢以膝關節
發布於 2024-06-29 11:44
0評論
1、維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首先應在家庭裡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氛,解除患者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避免情感刺激。 2、創造良好的居室環境,使患者心情舒暢,有助於穩定患者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3.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因腦出血後遺症的患者常表現出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願,或有嗆咳、嚥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家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發布於 2024-06-21 16:14
0評論
1、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 2、全麥製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對於提高腦癱患者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3、雞蛋。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良的蛋白質之一,而蛋黃除富含卵磷脂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D、B等,對腦癱患者的大腦發育有益。 4、核桃和芝麻核。核桃和芝麻核可為
發布於 2023-11-25 07:46
0評論
遺傳性共濟失調症?遺傳性共濟失調包括具有3個共同特徵的不同疾病:共濟失調,遺傳基礎,小腦或其聯繫結構的病理變化。大多數情況下病理學改變超出了小腦,特別是後柱、錐體束、腦橋核團和基底節,這些病變都有相應的神經系統體徵。在一個家族內可能會有廣泛的不同範圍的臨床和病理學特徵;這種不均一性給分類帶來困難。1983年Harding提出了一個基於發病年齡、遺傳方式和已知特殊的生化異常的分類草案。Hardin
發布於 2023-10-20 01:11
0評論
1、對症治療:手術治療脊柱側彎應慎重,如果側彎超過40o仍能行走的病兒,可考慮手術,術前應監測心肺功能。心肌病嚴重者治療心力衰竭。有糖尿病者可試用胰島素,但多無效。病之早期應儘量做平衡訓練和鍛鍊肌力,做理療。現有作者提出試用抗氧化劑、鐵螯合劑、自由基清除劑等藥物,尚無經驗總結。 2、藥物治療:任何療效最多隻能達到中度的改善。 (1)維生素: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2的反覆應用;維生素E替代能
發布於 2023-11-09 08:45
0評論
脊髓的前角細胞接受大腦皮質,大腦皮質下底核、小腦、前庭迷路系統,深感覺等上行下行傳導束的調節與控制,使人體保持一定的姿勢來恰當地完成隨意運動,保持平衡,若上述部位發生病變,導致協調作用障礙,稱為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主要反映小腦半球及其與對側額葉皮質間聯繫的損害,但在其他部位的病變中也可能產生,如急性迷路水腫產生前庭性共濟失調,同時伴發眩暈。 深感覺障礙則產生感覺性的共濟失調。累及四肢、軀幹及咽喉
發布於 2023-11-17 08: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