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疹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因其有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的特點,使其治療成為臨床難題。很多家長都來諮詢溼疹的治療,我們的觀點是“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說白了就是提倡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詳細說說:
家長首先應充分了解本病是由綜合內外因素引起的,病程長,易反覆發作,不可能追求一次性治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避免一切誘發或加重因素:
1、餵養方面:
首先提倡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可用牛奶、羊奶、配方奶和氨基酸製品等。對於特應性皮炎患兒添加輔食,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①輔食添加量:較同齡嬰兒開始時量少、緩慢遞加的方式;
②輔食品種:採取逐一增加,循序漸進的方式;
③添加輔食總量:少量多餐;
④輔食加工方式:充分蒸煮;
⑤餵養工具:湯勺要大小合適,避免食物外溢刺激口周皮膚。對有明確過敏的食物建議避免食用。
2、穿著方面:
患兒衣物以純棉為佳,寬鬆柔軟為宜,衣物厚度較同齡嬰兒略薄(患兒保持涼爽,這一點很關鍵!)。
3、居室環境:
要求涼爽、通風和清潔,建議用溼拖把和抹布清潔居室,避免屋塵、蟎及動物毛等變應原的吸入。
4、皮膚清潔護理:
洗澡時使用肥皂、洗髮水、水溫過熱及時間過長對皮膚都是刺激因素, 建議洗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水溫36-38℃,使用pH值為5.5-6.0的溫和沐浴液為佳(如雅漾皂等),浴後應立即使用潤膚劑。
5、潤膚劑的使用:
由於溼疹患兒表皮中神經酰胺及中間絲相關蛋白缺陷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缺陷,而使經表皮水分丟失量增加、皮膚乾燥,表現為皮膚瘙癢及炎症。規律外用潤膚劑不僅可以明顯改善上述症狀,還可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是溼疹患兒一般治療的重要基礎。使用時需要根據患兒的皮膚狀態、季節、氣候等條件選擇最佳的潤膚劑,每日全身應用1~2次,以達到最好療效。
那到底選擇何種潤膚劑呢?有學者提出,目前普遍使用的含有凡士林、氨基酸及尿素等成分的潤膚劑僅是暫時緩解了皮膚乾燥狀態,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皮膚屏障功能並延遲了屏障功能的修復,而使用含有類脂及中間絲相關蛋白的潤膚劑在保溼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皮膚屏障功能的修復,其療效相當於中效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市面上的如雅漾三重滋潤霜、絲塔芙潤膚露等。
6、必要時可以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
局部外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並配合使用潤膚劑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主要方法。應根據患兒的年齡、皮膚部位及病情嚴重程度選用不同類型及強度的製劑。兒童常用弱效至中效糖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在治療疾病時,應首選強度足夠的製劑,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皮損恢復情況逐漸減低外用激素的濃度或降低激素的強度。簡單的說,就是一棒子把疾病打死,不能讓它死灰復燃!當皮膚炎症完全控制後,外觀看似正常的皮膚,皮膚內部上實際處於亞臨床炎症狀態,故建議採取繼續每週2次外用激素製劑控制炎症反應同時應用潤膚劑的“積極治療”方法,以使其長期處於緩解狀態。
注意:面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等皮膚薄嫩處應使用弱效糖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如尤卓爾軟膏、地奈德軟膏、艾洛鬆軟膏等)。強效激素在兒童很少應用,只有在苔蘚化非常嚴重的局部皮損才使用,而且僅限短期應用。當皮損有所緩解後,即改用低一級強度的激素。以儘量避免外用激素的副作用。
雖然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持續性面部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症、皺紋增加及糖皮質激素性痤瘡等,但外用弱至中效激素很少出現,特別是在10歲以下的兒童患者。長期大面積應用有時可導致系統性不良反應,兒童少見。
7、其他外用治療: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此類藥物主要包括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為非激素類藥物,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不引起皮膚萎縮等激素治療的副作用,可長期應用於面頸及皮膚皺褶部位。雖然是好藥,但一般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2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所以為臨床治療溼疹局部外用藥中的二線藥物。)、外用抗感染製劑(溼疹的孩子皮膚很容易將金黃色葡萄球定植在皮膚表面,其分泌的毒素則作為超抗原進一步加重了皮膚的炎症反應,所以局部外用抗生素可以明顯減少皮膚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數量及改善皮膚症狀,建議短期使用,療程2周。市面上的抗生素如百多邦、夫西地酸、複方多粘菌素B等。)
8、物理治療:
光照療法可以通過抑制淋巴細胞及調節細胞因子的產生來抑制炎症反應,從而減輕患者的炎症和瘙癢症狀。UVA和UVB對皮損都有治療作用,但以窄譜中波紫外線和UVA1療效更佳,紫外線聯合外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效果較好。雖然安全,但12歲以下兒童沒有詢證醫學的證據,酌情使用。
講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1-5條,說到底:很好的護理可以預防溼疹的發生,甚至50%的患兒很好的護理情況下溼疹可以自愈,所以“嬰兒溼疹,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比起治療,溼疹的護理保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