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7-11 07:54

  知道病因就可以知道如何預防了,預防主要是避免皮膚損傷,減少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機會,皮膚黏膜有損傷時及時治療,以免感染加重。

  避免兒童皮膚損傷:

  1、預防下肢皮膚外傷,燒傷,凍傷,足皸裂等;還要積極治療下肢皮膚損害性疾病,如皮膚病、足癬、慢性潰瘍、血管炎、糖尿病壞死等減少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2、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不要用任何化妝品,即便在皮膚上試用無不良反應也要特別小心,要小面積地搽,且不能過量。

  3、時時注意保護皮膚灌潔:新生兒應經常洗澡,熱天多汗季節更要多洗澡。

  4、避免皮膚損傷:過多的日曬可造成日光性皮炎,使皮膚紅腫脫皮,即使是正常兒童日光浴,也要避開正午的陽光。嬰兒的衣服宜簡便,寬暢柔軟,以避免摩擦損傷皮膚,尤其是頸部。嬰兒在蹈袱中的主要活動是頭部的旋轉,而頸部皮膚受衣領和頸前涎水的摩擦易出現潮紅和擦傷,故小兒衣領和涎巾要柔軟、鬆緊適度和保持乾淨。

  避免皮膚黏膜損傷:

  1、兒童的皮膚黏膜嬌嫩,血管豐富,有極強的吸收和滲透能力。給皮膚、鼻腔、口腔黏膜上藥時,要特別注意選擇藥物的種類、使用劑量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以避免引起皮膚黏膜損傷或全身毒副作用。

  2、要遵照醫生的指導使用;如果是自己買藥,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3、一般性的痱子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保持室內清涼通風,經常給兒童洗澡,出汗後及時擦掉即可。

  避免導致致病菌進入的皮膚病變如溼疹的搔抓、破損或外傷。患者勿挖鼻。

預防兒童感染丹毒的方法分享相關文章
丹毒定義: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麵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丹毒病因: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丹毒局部治療方法:患肢抬高。丹毒的全身治療方法:患者應臥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全身治療方法和局部治療方法都是屬於西醫
發布於 2024-07-11 07:47
0評論
概述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引起的。長好發於下肢與面部。輕度擦傷或搔抓、頭部以外損傷、不清潔的臍帶結紮、預防接種和慢性小腿潰瘍均可能導致此病。治好了老是易復發。下面分享如何治療,最重要的是預防。 步驟/方法: 1、 實驗室檢查傷口及破損處的拭子革蘭染色和細菌培養;血抗鏈和血白細胞;下肢丹毒應行足趾間皮屑真菌學檢查;面部丹毒應行鼻旁竇放射線檢查可以診斷出來 2、 治療:臥床休息,抬高患
發布於 2024-06-10 11:14
0評論
丹毒會造成持續性的水腫出現,最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可造成部分位置的出血性壞死,對於該病的治療需要注意,選擇青黴素進行治療,療程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如果過敏就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2對於出現損傷的部位應該使用抗菌的藥物,同時利用減壓治療來減輕水腫的情況,能夠有效的預防丹毒復發,若果對於這些治療都沒有作用並且持續性的水腫情況,就需要到整形外科中去進行治療。 3對於丹毒應該要積極預防。找到可能會誘使
發布於 2024-10-05 06:33
0評論
丹毒的原因: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屬於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還有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丹毒多見於春秋兩季,是一種急性的皮膚熱毒病症,以皮膚患處突然鮮紅成片、色如塗丹、灼熱腫脹、迅速蔓延為
發布於 2024-07-11 08:07
0評論
丹毒的治療方法 1、中成藥 可選連翹敗毒丸、蒲銀散、活血消炎丸、大黃蟄蟲丸、養血榮筋丸。。 2、局部治療 也可用新鮮白菜幫或鮮馬齒莧或綠豆芽洗淨搗爛,調上藥外塗。或取仙人掌、芭蕉根、馬齒莧、大青葉,任選1-2 3、基本方藥 解毒清熱湯加減: 蒲公英15克、野菊圌花15克、大青葉15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丹皮10克、赤芍9克、板藍根10克等。 4、如果紅腫熱痛明顯,或有寒戰不適,應系統應
發布於 2024-10-05 06:20
0評論
丹毒是溶血性鏈球菌侵入皮膚或粘膜內的網狀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膿,很少有組織壞死。中醫也稱丹毒,根據發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種名稱:發於頭面者稱抱頭火丹;發於胸腹腰胯者稱內發丹毒;發於下肢者稱流火;新生兒患丹毒稱赤遊丹毒。丹毒對人體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讓人皮膚暗黃無光。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引發敗血症導致患者不治身亡。因此丹毒需要及早治療。 丹毒的體徵丹毒的體徵為在人體的平
發布於 2024-08-27 20:31
0評論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溼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遊丹或遊火。 丹毒的治療方法 1、中成藥 可選連翹敗毒丸、蒲銀散、活血消炎丸、大黃蟄蟲丸、養血榮筋丸。。 2、局部治療 也可用新鮮白菜幫或鮮馬齒莧或綠豆芽洗淨搗爛,調上藥外塗。或取仙人掌、芭蕉根、馬齒莧、大青葉,任選1-2 3、基本方藥 解毒清熱湯
發布於 2024-07-11 08:00
0評論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噁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發布於 2022-12-22 15:02
0評論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因其皮損紅腫,色如塗丹而得名。好發於小腿和麵部,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其特點為起病急,常有畏寒發熱,病變局部皮膚忽然出現侷限性的鮮紅色隆起的斑片,邊界清楚,壓之褪色,去壓後紅色即恢復,有時紅腫區有水皰。附近淋巴結經常腫大,且有壓痛。化驗血中白細胞升高。在丹毒急性期,臨床上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您是否知道物理治療亦能起到有
發布於 2023-03-25 04:41
0評論
根據丹毒發病急劇,局部紅腫,邊界清楚,伴有高熱及燒灼樣疼痛等表現,此病不難診斷。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增高,通常為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可達80%~95%,偶有蛋白尿及管型尿。臨床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鑑別。 (一)接觸性皮炎 此病有接觸刺激物的病史,皮損發生在接觸部位,有明顯的瘙癢感,病變邊緣較鮮明,無全身症狀。 (二)小腿癬菌疹 損害往往為多片狀紅斑和小丘皰疹,各片間隔有正常皮膚。 有
發布於 2024-10-05 06: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