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7:11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病變是頸椎病的根本病變,故將病理分成原發和繼發病變兩部分敘述:

  1、原發病變;即椎間盤退變、突出、脫出等。

  (1)髓核和纖維環失去水份;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的老化始於髓核和纖維環的失水。髓核的粘液基質和纖維組織網逐漸為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所代替,成為纖維軟骨,失去其軸承和液壓作用,加重纖維環的負擔。纖維環失水後,彈性纖維變粗,發生透明變性,失去彈性,失去維持髓核於椎間盤中央的約束功能。

  (2)纖維環的輾磨損傷扣椎間盤的膨出、突出、脫出:由於髓核的含水量較纖維環多。髓核的失水也多,故頭與頸的重量和活動逐漸由纖維環承擔、由於頸的活動,纖維環受到輾磨的損傷而破裂,由小的裂隙而成大的裂隙,椎間盤隨之而膨出、突出或脫出。由於椎體後方有堅韌的後縱韌帶,正中有~裂縫,故一般在較弱的後縱韌帶外側處突出,少數在後側正中突出。這兩處的突出最引人注意。因有神經根和脊髓被壓症狀,而其他如前方、側方、上下方向的突出並無重要結構被壓,其症狀不如後外側和後側正中方向突出嚴重。椎間盤突出局部發生3種炎症。①創傷性炎症;②由破裂組織中釋放的組織胺所引起的化學性炎症;③由突出的髓核組織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因此,破裂口可發生嚴重水腫,將突出物排出,但當水腫消退後,突出物有時可回納入椎間盤。

  (3)全盤變性:椎間盤突出最初為一個方向的突出,但促進了椎間盤的更嚴重的變性,最後成為全盤變性,向四周膨出、突出。退變的椎間盤將更失去彈性和穩定性,甚至上下軟骨板可互相直接磨擦,發生更大損傷。從X線攝片上可看到椎間隙狹窄和某些繼發性病變。

  2、繼發病變:

  (1)骨贅形成:這是最常見的X線徵象,發生在椎體上下緣和關節邊緣,狀如賭氣兒童的嘴唇,故也稱唇樣變、骨質增生、骨刺、骨贅等,是骨關節炎的特殊表現。以椎體與椎間盤為例,它們是間接連結型關節。在椎體上,不論前後左右都有外骨膜緊貼於椎體表面,止於椎體上下緣,其外層與前、後、旁縱韌帶相連,但在椎間盤表層並無外骨膜,一似間接連結型的關節囊。椎間盤變性後,椎間盤失去高度,椎間隙變窄,又失去穩定病段的作用,難於控制病段的反常活動。因此,變性的椎間盤在壓力下向四周擠出,將附著在椎體邊緣上的外骨膜掀起,在骨膜下形成唇樣骨質增生。脊柱病段的反常活動,加重骨膜掀起,形成更嚴重的骨質增生。對間接連結型關節,即關節突關節和鉤椎關節,由於椎間盤失去高度,關節突關節可以上下錯位,而使關節囊扭曲,發生骨關節炎。鉤椎關節也因受壓而損傷。此二關節也同樣發生骨贅。骨贅並不疼痛,疼痛和其他症狀是由:①壓迫附近神經血管;②椎間盤和韌帶的破壞和扭曲;和③反射性的肌痙攣等引起。頸椎間盤突出的方向以後外側最為多見,而這一方向是椎管的最窄之處一側隱窩至椎間孔的一段,前有鉤椎關節、椎間盤和椎體邊緣,後有關節突關節,如有椎間盤突出和骨贅,神經根將在此骨道內受壓,而引起症狀。又如椎間隙的後側骨贅,可形成橫的硬栓,壓迫脊髓引起脊髓症狀。又如頸椎前側骨贅可壓迫食管,兩側骨贅可壓迫椎動脈等。

  (2)關節錯位和韌帶的鬆弛與扭曲:每一頸椎節段成一5點閉合系統,因此椎間盤變性所引起的椎間隙狹窄,將使其他4點(兩側鉤椎和關節突關節)發生上下重疊錯位、關節囊扭曲和骨贅等病理變化。椎間盤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和關節囊等均有竇椎神經的供應,因此這些病變雖不直接引起疼痛,但可發生遠處的感應痛。

  (3)韌帶的鬆弛、肥厚、鈣化和骨化:椎間隙的狹窄,使維持該節段穩定的前、後縱韌帶,黃韌帶和棘間與棘上韌帶鬆弛。該節段脊柱失去穩定後,反常活動刺激了這些韌帶。為了代償,它們肥厚、鈣化和骨化。在空間有限的椎管內,黃韌帶的鬆弛,在頸椎過伸中,可發生皺摺而壓迫頸髓;黃韌帶的肥厚和後縱韌帶的骨化也將壓迫頸髓。

  (4)粘連;椎間盤後側正中突出,可與頸髓的硬脊膜粘連;頸椎間盤後外側突出可與神經根或根袖粘連,使脊髓和神經根纖維化,症狀長期延續,久治難愈。

  (5)肌痙攣;神經和神經根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肌痙攣。一些凝肩病例並非由肩袖或肩關節的疾患引起,而是下頸段頸椎病的反射性肌痙攣所致。一些“落枕”現象常是上頸段頸椎病的反射性肌痙攣引起。反射性肌痙攣是機體的一種自衛性反應。

  (6)感應痛:是脊神經某一分支受到刺激後,在同一神經的其他分支支配的部位所感到的疼痛,但部位模糊,無壓痛和神經體徵,但可有肌痙攣。

  各種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大多由頸椎病的繼發病變所引起。

  椎間盤的後外側突出加上鉤椎關節和關節突關節的骨贅等引起根性頸椎病;

  後縱韌帶的骨化等繼發病理骨折,使椎管狹窄,壓迫頸髓(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的不穩和椎體後外側邊緣的骨贅,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椎動脈型頸椎病),或刺激頸交感神經鏈;椎體前方的骨贅可刺激或壓迫食管等等。

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相關文章
心臟是人體最活躍的臟器之一,為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心臟內存在大量的細胞酶,AMI發生後,因為心肌缺血壞死或細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內的細胞酶釋放入血,根據心肌所損情況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變化來反應AMI的發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時由於各種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細胞內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壽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種酶入血的時間,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內的持續時間不
發布於 2023-07-25 17:09
0評論
頸椎病的概念在國際上較為含糊,常常將多種頸椎疾患混在一起,例如:頸椎間盤症、頸椎間盤脫出、椎節肥大症等。因此在英文中,常有degenerativediscdisease(退變性椎間盤症)degenerativecervicalspine(頸椎退變)、cervicalspondylosis(頸椎關節僵硬)等不同名詞。但實際上其所闡述的病症基本相似。根據多數文獻及專著來看,cervicalspond
發布於 2023-02-19 09:01
0評論
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後,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需要一些酶的參與。這些酶大致可分為兩類:促進尿酸合成的酶,主要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
發布於 2024-09-18 06:36
0評論
主要是單純皰疹病毒為常見的致病原;帶狀皰疹病毒次之;還有在接種牛痘疫苗中牛痘病毒意外感染角膜所致;也有受腺病毒感染而發病。 當身體抵抗力減退時,如感冒或高熱等,是該病的誘發因素。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它是沿三叉神經末梢顳支分佈,在眼瞼的上瞼及顳部皮膚呈帶狀串珠狀的皰疹,且以患眼的同側為特點,一般皮膚病變絕不超越中線。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該病,常在感冒或高熱中,一般有口角或鼻翼部出現單純皰疹。牛痘病毒性角
發布於 2024-02-15 00:18
0評論
頸椎病作為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中年人甚至青年白領的常見病,嚴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頸部疼痛、頭暈、肢體麻木都是頸椎病呢?其實很多時候這些症狀僅是頸椎的退變引起的局部症狀或者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症狀,大部分尚不能診斷為頸椎病,現在我們對頸椎病認識一下。我們的頸椎共有7節,其中第一頸椎叫寰椎,第二頸椎叫樞椎,這兩節頸椎不論形狀和功能都是特殊的,因此叫特殊頸椎,在寰樞
發布於 2023-02-19 04:56
0評論
1、吞嚥障礙:吞嚥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2、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
發布於 2023-01-15 18:10
0評論
      眩暈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眩暈屬中樞性眩暈症;迷路缺血性病變屬周圍性眩暈症。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複視、眼顫
發布於 2023-02-01 08:17
0評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進椎間盤退行性變的一些因素,則有助於防止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與發展。一、正確認識頸椎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
發布於 2023-03-20 07:06
0評論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其臨床表現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嚥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其主要表現分別有:1、頸型頸椎病:項背部疼痛、發緊發涼;2、椎動脈型頸椎病:頭重腳輕
發布於 2022-11-25 17:51
0評論
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
發布於 2022-12-02 07: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