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方驗方:
①大黃萊菔子湯:大黃、木香各9g,炒萊菔子12g,取清水300ml。先煎萊菔子15分鐘,再放入木香、大黃,煎10分鐘。去渣取藥汁150ml。分兩次服下或從胃管注入。兩次間隔時間6~8小時。每日1劑,重者日2劑。適用於老年性糞便阻塞及單純性腸梗阻。
②防風、羌活、厚朴、芒硝(衝)各10g,木香、生軍各12g,砂仁3g,水煎服。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尤宜於老年體弱而不宜用大劑攻下藥者。
③腸粘連緩解湯:炒萊菔子、厚朴各10~15g,木香、烏藥、桃仁、赤芍、番瀉葉、芒硝(沖服)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粘連性腸梗阻或部分性腸梗阻之氣滯血淤證。
④生豆油或菜油200~300ml,分2次服。適用於腸梗阻病情較輕,體質較弱,不宜急下者。
⑤炒萊菔子60g,芒硝各30g,大蔥250g,先將前藥研為細末,和大蔥搗在一起,米泔水調成糊狀,外敷於腹部阿是穴。
⑥葛根、皂角各500g,加水4000ml,煮40分鐘,去渣,置藥液於火爐旁,保持適當溫度。另取1平方尺大10層紗布勢4塊,交替浸藥液在腰部持續溼熱敷。每次1小時,1日2~3次。適用於急性腸梗阻。
2)針灸療法:
體針:主穴取中脘、天樞、足三里、內庭、大腸俞。腹痛、加合谷、內關、胃俞、氣海、關元、腹結;嘔吐,加上脘、內關、曲池。均用瀉法(寒凝證可針灸並用,另加灸神闕),留針30~60分鐘,每4~6小時1次。
耳針:取交感、大腸及小腸穴,針刺,1日1~2次。
3)推拿療法:
主要部位取腹部四周。腹痛者取足三里、合谷、內關、大腸俞、脾俞、胃俞;嘔吐者取內關、曲池、足三里。腹部四周用揉、摩、推、按手法,用力由輕而重,不可過大;穴位均用點,按、揉法。同時還應配合***的多次改變,以助膨脹腸膜迴旋復位。適用於腹脹不顯,無腹膜刺激徵者。
4)理療
①顛簸療法:讓病人取膝肘位,醫生站於身側或跨空於身體之上,雙手捧住患者腹部向上托起,輕輕抖動,然後放下,如此上下顛簸數次,再將腹部左右搖動。上述動作反覆交替進行5~15分鐘,休息15~30分鐘後再行重複,至少連續次。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之輕症患者,若腹脹顯著,有腹膜刺激徵者,不宜應用。
②嵌頓疝回納法:先給鎮靜劑或解痙止痛劑,然後讓患者平臥,臂部墊高,熱敷局部,再針刺太沖(患側),或加刺三陰交,配合手法回納,手法回納具體操作方法是右手抓握疝底或疝體,持續均勻緩慢加壓,左手按摩外環疝頸部,並把外環處反折上來的疝體推平,待疝回納後,仍需嚴密觀察1天。適用於早期嵌頓性外疝,局部無明顯壓痛,組織彈性好,無劇烈嘔吐,一般情況良好者。
5)預防調養:
平素要多食瓜果蔬菜,少進辛辣燥熱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且飲食不宜過飽食後不作腹部運動,在發生急性腸梗阻後,一律禁食,待梗阻解除後,再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若是慢性腸梗阻宜食用易消化食物,多食青菜、水果,禁忌辛辣炙煿類飲食。
對於嘔吐較重,胃腸道積液與脹氣明顯而影響服藥者,要採用胃管作胃腸減壓並灌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