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生性瘢痕:在皮膚損傷癒合後瘢痕仍然繼續增生,突出於正常皮膚表面,形狀不規則,不向周圍擴張。多呈紫紅色,質地硬韌,有灼痛及癢感。
2表淺性瘢痕:多見於淺二度燒傷、皮膚表淺擦傷或表淺感染,皮膚平軟,僅外觀較粗糙,有時留有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
3萎縮性瘢痕:也稱扁平瘢痕,表面平滑光亮有明顯的色素減退或沉著,瘢痕穩定基底較為鬆動,與正常皮膚邊界清楚,一般不會引起功能障礙;
4瘢痕疙瘩:是以強大增生能力為特點的瘢痕,並向四周皮膚呈蟹足樣浸潤,又稱為蟹足腫,常見於青壯年,病變高於皮膚呈紫紅色,質地硬,有癢感,病理上是由大量漩渦狀排列的纖維束構成。
蹼狀瘢痕圖冊5攣縮性瘢痕:又稱蹼狀瘢痕,瘢痕似鴨蹼,呈皺襞樣,多發生在關節屈側,也見於頸部。眼角、口角、鼻唇溝、陰道口、會陰部等;燒傷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關節處的蹼狀瘢痕可使關節攣縮不能伸直;管腔口處的蹼狀瘢痕會使管腔口狹窄,發生在其它部位則可影響外觀及功能。
6瘢痕癌:發展過程為:先是在燒傷瘢痕處因損傷出現潰瘍,或先為小丘疹,發癢,增大成潰瘍,長期不愈;繼而出現表皮增生-假性上皮瘤樣增生-癌變的移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