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發於多脂、多毛、多脂,往往開始時侷限於頭皮,後逐漸向下發展至眉、鼻旁溝、耳後、上胸背、腋窩、臍部、外陰、肛門等處,由於皮脂腺開口於毛囊,皮疹初起為毛囊口周紅色小丘疹,漸發展融合成黃紅色斑片,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於病變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別。
1.頭部損害:輕型者,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髮可脫落、稀疏,以頂部明顯,眼眉亦可發生類似損害。
2.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有滿面油光。
3.皺襞部損害:皮疹多見於腋窩、乳房下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溼潤,常伴糜爛、滲出,耳後皺褶有結痂、皸裂。
4.軀幹部損害:常見於上胸部、肩胛部,為圓形或橢圓形或不整形黃紅色或淡紅色斑,有的形成環狀、多環狀損害。嚴重者,皮疹泛發全身,呈瀰漫性潮紅,脫屑顯著,為脂溢性紅皮病。
5.嬰兒脂溢性皮炎:常於出生後1~3個月發病,前頭頂或整個頭皮可覆滿厚薄不等油膩性灰黃色或黃褐色痂屑,可累及眉區、鼻唇溝、耳後等處,微癢。一般在3~4周內痊癒,若持續不愈,常併發感染或異位性皮炎。
6.本病慢性經過,反覆發作,搔抓或處理不當,易引起溼疹樣變,伴發毛囊炎、瞼緣炎及外耳道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蠕形蟎皮炎併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