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解釋了強迫與不安全感的關係,在臨床工作中,我還發現了強迫的另一個原因:不接受自身思想和情感的矛盾性。強迫患者常說,我內心裡有兩種想法,一個想法想這樣,另一個想法想那樣,兩個想法都是我的,但兩個想法又互相矛盾。比如說一方面我知道髒東西並不可怕,世界本來就是髒的;但另一方面,當我碰到所謂的髒東西時,如果不反覆洗上幾十次或者幾個小時,我心裡總是很不舒服。可如果我洗了後,我又會很自責,覺得自己這樣發展下去,真是無法正常工作生活,也對不起愛自己的那些親人!
看到病人如此痛苦,我不禁想起成語典故《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東西都無法穿破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實際上,強迫症患者的想法,恰恰就是這樣一些矛盾。但是,患者又不願正視這樣的矛盾,既想擁有矛的銳利-無堅不摧,又想擁有盾的堅固-牢不可破。看看患者的這些想法和行為,想怕又不想怕,想洗又不想洗,想查又不想查,哪一組不是矛盾!
說穿了,強迫症患者自相矛盾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不能接受自身的侷限性,不敢承擔自身缺陷的責任。我們人類自身的侷限性就在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連兩全其美都難做到,更別提甚麼十全十美了。
在我看來,接受不接受矛盾性和侷限性,對強迫的形成至關重要。
比如說,我們在生活中反覆做的事有很多,比如鍾情上一個人反覆思念,痴迷於一項活動反覆練習,喜歡上一份工作反覆琢磨。因為我們接受這樣一種狀態,並把它們美其名曰為“相思”、“愛好”、“事業心”而大加讚賞,因而也就特別接受,更不會為此煩惱,也就形不成強迫。
而對於我們反覆出現的擔心,我們就失去了包容它們的雅量,必欲除之而後快。但結果卻恰恰相反,越想趕走擔心卻越趕不走,強迫的症狀也就會越來越重。
實際上,如果我們承認了自身的侷限性,承認不完美、不安全是我們必然的宿命,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認慫”,擔心反而會明顯減輕,反覆洗手等外部強迫行為也會明顯減少。
在臨床上,有時我常用“熱戀”與“失戀”兩種現象,向患者說明接受與否對情緒的影響,進而向患者說明如何對待強迫為好。
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時,我們常常對他或她思念不已,滿心滿眼都是對方,也樂此不疲。就象王菲在《傳奇》中所唱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或者又象蔡琴在《你的眼神》中所唱的“像一陣細雨撒落我心底,那感覺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頭看著你,而你並不露痕跡。雖然不言不語,叫人難忘記。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麗。啊!有情天地,我滿心歡喜!” 而當我們失戀時,對同樣的一個人,我們往往又恨不得自己馬上忘記對方,卻偏偏忘不掉,因此苦惱不已。就象傳說中卓文君知司馬相如心變後,悲憤之中用數字寫的那封回信: “一別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流水;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這幾首歌詞和詩,生動地刻劃出了我們在戀愛和失戀中的心態。我們可以這樣說,戀愛中的思念是一種反覆行為,因其被接受我們就不覺得苦惱;失戀後的懷念也是一種反覆行為,因其不被接受我們就覺得苦惱。至於苦惱的時間是長是短,主要取決於失戀者痛定思痛後怎麼看。如果他認為失戀很常見,雖然很痛苦,但可以接受它的存在。接受了,也就不苦惱和強迫了。如果始終不接受,就會死纏著對方不放,把雙方家庭都折騰得雞犬不寧(我見過這樣的失戀者,還不止一個,真的很同情!)。
如果強迫患者對待影響強迫的不安全感、自身的矛盾性和侷限性,也能採取象對待戀人(不論熱戀還是失戀)的接受態度,我相信,他的強迫症狀一定會明顯減輕,甚至可能會完全消失。在我的臨床經驗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強迫的病因分析之二:矛盾性、侷限性
發布於 2022-12-03 17:36
強迫的病因分析之二:矛盾性、侷限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