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多見於週歲內嬰兒或新生兒。這是因為嬰幼兒抵抗力差,易通過食具、奶頭等途徑受黴菌感染。鵝口瘡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粘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粘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鵝口瘡的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早期患兒可有口乾、燒灼感及輕微疼痛。因此可出現煩躁拒食,啼哭不安等情況,部分患兒可有體溫升高。
長了鵝口瘡,寶寶的口腔會有疼痛的感覺,寶寶會因此而拒絕吃奶,造成食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的結果。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後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輸送到胃裡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牽連,寶寶吞嚥東西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因為怕疼,連水都拒絕喝,這樣寶寶就有可能出現脫水。
如果不及時治療,酵母菌還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當然,瀰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見的。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採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