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溼敷
(1)常用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溼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錳酸鉀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錳酸鉀會燒傷寶寶的皮膚),既使創面清潔,又起到殺菌收斂及氧化作用。最好是用清熱利溼的中藥(如大青葉30克、馬齒莧30克、金銀花20克、黃柏15克、魚腥草30克、茯苓20克、白茅根30克、白鮮皮30克等)煎水外洗或冷溼敷。
(2)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適度,將溼紗布敷於創面,根據溼疹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已達半飽和程度,將紗布更換。每日二至三次。滲出物多時,溼敷時更應勤更換敷料,避免吸滿滲出物的敷料久停留於創面上,刺激周圍的正常皮膚,致使創面擴大。
(3)對大面積的溼疹,應對藥物的性質、濃度和溼敷面積的大小,給以適當的注意。
(4)如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已乾燥,即可停止溼敷,改用糊劑。
(5)冷溼敷時請注意:溼敷面積不能超過全身面積的1/3,以免過度的體表蒸發造成脫水。
溼敷的液體不宜過冷,否則易引起代償性的血管擴張而致感冒。室溫低時應將藥液加溫後再溼敷。如有感染者,用後的紗布應洗淨消毒(可煮沸消毒)後再用。溼敷液應新鮮配製,防止因溶液變質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