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9-04 12:45

  病原學

  HIV屬於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中的人類慢病毒組,分為1型和2型。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流行HIV-1。HIV-1為直徑約100~120nm球形顆粒,由核心和包膜兩部分組成。核心包括兩條單股RNA鏈、核心結構蛋白和病毒複製所必須的酶類,含有逆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種變異性很強的病毒,不規範的抗病毒治療是導致病毒耐藥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於西非,目前在美國、歐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發現。HIV-2的超微結構及細胞嗜性與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與HIV-1相比明顯不同。

  HIV在外界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較弱,對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的抵抗力較低。對熱敏感,56℃處理30分鐘、100℃20分鐘可將HIV完全滅活。巴氏消毒及多數化學消毒劑的常用濃度均可滅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鈉、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滅活HIV。但紫外線或γ射線不能滅活HIV。

  流行病學

  1.流行概況:WHO報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萬,新感染270萬,全年死亡180萬人。每天有超過7000人新發感染,全世界各地區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國家,尤以非洲為重。專家估計,全球流行重災區可能會從非洲移向亞洲。中國CDC估計,截止至2011年底,我國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約78萬人,全年新發感染者4.8萬人,死亡2.8萬人。疫情已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我國面臨艾滋病發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開始向一般人群擴散。

  2.傳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

  3.傳播途徑:HIV 主要存在於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為:與已感染的伴侶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②靜脈注射吸毒:與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過的、未經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種非常重要的HIV傳播途徑。③母嬰傳播:在懷孕、生產和母乳餵養過程中,感染HIV的母親可能會傳播給胎兒及嬰兒。④血液及血製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膚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共用廁所和浴室,共用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戀者、靜脈吸毒者、與HIV攜帶者經常有性接觸者、經常輸血及血製品者和HIV感染母親所生嬰兒。

  發病機制

  (一)病毒感染過程

  1.原發感染

  HIV需藉助於易感細胞表面的受體進入細胞,包括第一受體和第二受體。HIV進入人體後,在24—48小時內到達局部淋巴結,約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成份。繼而產生病毒血症,導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體細胞內的感染過程

  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體後,選擇性的吸附於靶細胞的CD4受體上,在輔助受體的幫助下進入宿主細胞。經環化及整合、轉錄及翻譯、裝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顆粒。

  3.HIV感染後的三種臨床轉歸

  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典型進展者、快速進展者和長期不進展者三種轉歸。

  (二)抗HIV免疫反應

  抗HIV免疫反應包括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以特異性免疫反應為主。包括特異性體液免疫和特異性細胞免疫,人體免疫系統主要通過針對HIV蛋白的各種特異性抗體、特異性CD4+ 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等),抑制病毒複製。

  (三)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

  感染HIV後體內CD4+ T淋巴細胞數量不斷減少,分為3個階段:①急性感染期:CD4+ T淋巴細胞數量短期內一過性迅速減少,大多數感染者未經特殊治療,CD4+ T淋巴細胞數可自行恢復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②無症狀感染期:CD4+ T淋巴細胞數量持續緩慢減少,多在800~350/mm3之間,此期持續數月至十數年不等,平均持續約8年左右;③有症狀期:CD4+ T淋巴細胞再次較快速的減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並快速減少。

  2.CD4+ T淋巴細胞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T輔助細胞1(Th1)細胞被T輔助細胞2(Th2)細胞代替、抗原遞呈細胞功能受損、白細胞介素-2產生減少和對抗原反應活化能力喪失,使HIV/AIDS病人易發生各種感染。

  3.異常免疫激活

  HIV感染後,CD4+、CD8+ T淋巴細胞表達CD69、 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標誌物水平異常的升高。異常的免疫激活狀況不僅可以衡量血漿病毒載量的變化,還可以預測CD4+ T淋巴細胞減少的速度。

  4.免疫重建

  指經抗病毒治療後,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異常改變能恢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與艾滋病相關的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減少。但抗HIV治療並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獲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 T淋巴細胞特異性免疫反應,CD8+ T淋巴細胞特異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這意味著病人需長期維持用藥.

  病理改變

  (一)免疫系統病理變化:包括HIV相關性淋巴結病、脾臟淋巴細胞的高度耗竭,兒童患者的胸腺過早退化和晚期患者骨髓細胞減少等。

  (二)臨床病例變化:艾滋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統的疾病,皮膚粘膜、淋巴結、眼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除免疫系統病變,還包括多系統機會性感染(如病毒、細菌、真菌和原蟲)和惡性腫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惡性淋巴瘤和子宮頸癌),構成了艾滋病複雜的臨床病理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有哪些相關文章
一、人體內陰陽失衡 黃褐斑患有因肝氣鬱結,致使血瘀顏面;二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能潤澤顏面,溼熱上升至顏面形成斑點;三因腎陽不足,陽氣彌散,血瘀顏面形成黃褐斑。 二、懷孕激素增多 懷孕後胎盤分泌雄孕激素增多,所以孕期女性面頰部常見對稱分佈的黃褐斑,但生產後體內雄孕激素分泌恢復正常狀態後,大部分人的斑會自然減輕或消失,所以懷孕婦女不用太過擔心。 三、藥物因素 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9%~20%易發黃褐斑
發布於 2024-09-10 10:04
0評論
1、飲食過快或過多:大部分人燒心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飲食過快或過多造成,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沒有細嚼慢嚥,甚至狼吞虎嚥,有些人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這些飲食不良習慣很容易導致燒心。 2、胃酸過多:由於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藥物,或者是患了某些胃病,最終刺激胃酸分泌,導致燒心現象,像食用了烈酒、辣椒、抽菸、紅薯或者是非甾體類藥物,以及患有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均可因胃酸分泌過多而導致燒心現象。
發布於 2024-09-16 14:56
0評論
概述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女性生殖系統有自然的防禦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能抵禦細菌的入侵,只有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或由於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時,才會導致盆腔炎的發生。所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能有效預防女性盆腔炎的發病,下面為大家介紹盆腔炎發病的原因,從根本上做好預防。 步驟/方法: 1、 女性患上盆腔炎和臨近器官的感染有很大的關
發布於 2023-06-07 02:52
0評論
概述 蕁麻疹的患者應該注意合理的身體保健和飲食方面的安排,對於疾病的輔助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慢性蕁麻疹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應該有一個好的自我保健意識,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慢性蕁麻疹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注意休息,避免出現過度疲勞的現象,平時也可以適當的到戶外進行體育活動,多吃些含有維生素c比較多的食品。 步驟/方法: 1、 慢性蕁麻疹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也是非常多
發布於 2024-07-01 05:15
0評論
血糖是供給人體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膳食中糖類供給全身總熱量的60~70%。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血糖保持動態平衡,波動在70~140mg/dl(3.9~7.8mmol/l)之間,最高不超過180mg/dl(10mmol/l)。進食後,胃腸道將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多糖類消化水解成單糖即葡萄糖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隨著葡萄糖的利用和儲存,使血糖又逐漸下降。 飢餓時,原儲存在體內的葡萄糖釋放出來進入血液,於是血
發布於 2024-06-15 18:46
0評論
概述 牛皮癬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皮膚病,由於牛皮癬可以長在任何身體部位,所以頭部牛皮癬也特別常見。我有一個同學就患有頭部牛皮癬,剛開始的時候我看到她頭上老是掉頭屑,還以為是她用了不合格的洗髮水導致的。後來發現她頭上的皮屑越來越多,還經常塗抹藥物,才知道她是患了頭部牛皮癬。牛皮癬除了治療以外,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理。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頭部牛皮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4-06-29 19:31
0評論
一、遺傳因素引起的溼疹 某些類型的溼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溼疹。 二、環境因素引起的溼疹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溼疹的影響更加密切
發布於 2023-02-25 03:38
0評論
一、遺傳因素引起的溼疹 某些類型的溼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溼疹。 二、環境因素引起的溼疹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溼疹的影響更加密切
發布於 2023-09-21 12:09
0評論
傷風是常見的鼻子、咽喉、上呼吸道黏膜的急性感染,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認為90%的病例是由病毒引起,少數可以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以上兩詞來自日常用語,它不是科學和醫學領域裡的精確定義。傷風一詞不應和與之比較明顯嚴重得多的真正的流感influenza相混淆,而流感對於免疫能力較差人群主要是嬰幼兒、老人可以是致命的。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傷風與寒冷的關係是有爭議的,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寒冷本
發布於 2023-01-05 05:59
0評論
概述 對於現在很多患有青光眼這種疾病的患者來說,導致青光眼,這種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便秘也是會導致青光眼這種疾病的發生,青光眼這種疾病不僅給患者本身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因此在日常生活妝,應該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便秘的發生所導致的青光眼這種疾病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幾個預防青光眼的小妙招。 步驟/方法: 1、
發布於 2023-03-04 08: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