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肺癌已經逐漸演變成為腫瘤頭號疾病之一,患上肺癌的患者在生活裡都不能好好享受生活,因此肺癌的治療,也就成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1、細胞學檢查.多數原發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並可判定癌細胞的組織學類型。因此痰細胞學檢查是肺癌普查和診斷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起床後用清水漱口,從肺深部咳出的新鮮痰液或經支氣管鏡沖洗吸出的支氣管內分泌物均可作為檢查標本。多次痰細胞學檢查可提高陽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可達 70~90%,周圍型肺癌痰檢的陽性率則僅約50%左右,因此痰細胞學檢查陰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鱗狀上皮細胞癌大多位於較大的支氣管,腫瘤向管腔生長,表層癌細胞易脫落因而痰檢陽性率高,判定組織學類型也較準確。未分化小細胞癌痰檢陽性率也高,但不易判定組織學類型。
肺癌轉移到胸膜腔或心包腔,產生胸膜或心包腔積液的病例,抽取部分積液,經離心處理後取沉澱作塗片檢查,找到癌細胞,即可明確診斷。
2、縱隔鏡檢查: 主要用於判明中央型肺癌侵犯縱隔的範圍。經胸骨切跡上緣短的橫切口,沿中線縱向切開頸部帶狀肌及氣管前筋膜,用手指在無名動脈與主動脈弓的後方鈍法分離氣管前筋膜,到達氣管隆突區,然後放入縱隔鏡窺察腫大的淋巴結。通過穿刺吸引或切取淋巴結供病理切片檢查。縱隔淋巴結陽性者,特別是對側縱隔淋巴結已有轉移或未分化肺癌是肺切除術的禁忌證。
3、經皮穿刺肺活組織檢查:靠近胸壁的腫塊或浸潤性病變疑似周圍型肺癌或瀰漫型細支管肺泡癌應用其它診斷方法,未能明確病變性質,病人的身體狀況又不適宜作剖胸探查術的病例,可採用經皮穿刺肺組織活檢。在X線電視透視下確定病灶的部位,在局部浸潤麻醉下囑病人屏氣時將穿刺針插入病灶中央部位,拔出針蕊,連接30~50ml注射器,在用力作負壓吸引的同時轉動穿刺針,然後迅速拔出穿刺針,將採集的標本送作病理檢查。經皮肺穿刺術後應密切注意有無併發氣胸、血胸和咯血。周圍型肺癌病例檢查的陽性率可達80%,併發症的發生率也不高。轉移到胸膜的病變亦可經皮膚穿刺採取胸膜組織作病理檢查。
4、放射性核素檢查:67Ga-枸櫞酸鹽等放射性藥物對肺癌及其轉移病灶有親和力,靜脈注射後能在癌腫中濃聚,可用於肺癌的定位,顯示癌病的範圍,陽性率可達90%左右。但肺部炎症及肺結核等其它非癌病變也可呈現濃聚現象。因此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和其它檢查資料綜合分析。
用133Xe作肺灌注及通氣掃描可測定肺癌病變對兩側肺功能的影響,從而有助於判斷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5、轉移病灶活組織檢查: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鎖骨上、頸部、腋下等處表淺淋巴結轉移或出現皮下轉移結節者,可切取轉移病灶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或穿刺抽取組織作塗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6、縱隔切開術:縱隔鏡檢查難於窺察位於主動脈弓水平下方左側前縱隔的病變情況。少數中央型肺癌病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剖胸術產生的不良後果,可考慮施行對身體創傷較少的縱隔切開術。經左前胸胸骨第2肋間切口,或骨衣下切除短段第2或/和第3肋軟骨,結紮胸廓內血管,將胸膜向外側推開即可顯露縱隔和肺門淋巴結,便於採取組織供作病理檢查。此種檢查方法雖未被廣泛採用,但對有些病例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7、剖胸探查術:肺部腫塊經多種方法檢查和短期試探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的性質,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況許可,應作剖胸探查術。術中根據病變情況及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給予相應治療。這樣可避免延誤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療的時機。
8、痰液細胞學檢查:痰液細胞學檢查(痰檢)已被廣泛應用於肺癌的診斷。痰檢不需要昂貴設備,簡便易行,病人無痛苦,適用範圍廣。痰檢也可用於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
9、X線檢查:在肺癌的診斷中胸部的X線平片是一項最重要的檢查。
10、CT檢查:CT檢查在很大程度上優於常規的X線檢查。
11、磁共振(MRI)顯象:磁共振的的對比度、分辨率優於CT,更易鑑別和明確實質性腫塊與血管的關係。
12、磁共振波譜儀(MRS)檢查:這是一種較老的技術,現在也被用來作為鑑別疾患良性或惡性的一種手段。
13、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觀察腫瘤的部位和範圍,取到組織作病理學檢查,還可以根據聲帶、氣管和隆突的情況來推測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以上給大家介紹關於肺癌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同時針對肺癌,不管我們的肺癌患者瞭解多少,建議肺癌患者還是應該去肺癌醫院諮詢下醫生,這樣才能更快更好的治療好肺癌。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好肺癌預防工作,減少肺癌復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