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有,許多時候我們一些小意外,一些小抓痕,也可以留下比較難褪去的疤痕,食療護膚的都比較難見效,醫學上的祛疤方法有許多,它們都針對疤痕的類型而有所適用。
臨床上將疤痕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表淺性疤痕
多見於擦傷。為皮膚破損感染而形成,這種疤痕外觀稍粗糙,有時有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但局部軟,無功能障礙,一般不做特殊處理。臨床上常見於皮膚擦傷、皮膚淺表感染、淺II度燒傷。
萎縮性疤痕
外觀多較平坦。與正常皮面相齊或稍低萎縮,疤痕的表面平滑而光亮,色素減退呈現白色,少數色素沉著區呈暗褐色。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礙,面部的可以採用分次切除術或疤痕切除、局部皮瓣轉移術,以改善外觀。如行疤痕切除皮片移植術,因皮片成活後遠期膚色發生變化,能否達到手術預期目的很難預料,故宜慎用。
凹陷疤痕
疤痕表面明顯低於四周正常皮膚。多由皮膚、皮下組織或深部組織缺損的創傷癒合後所致。也可由於皮膚軟組織的嚴重化膿性感染造成較廣泛的組織缺損所引起。
凹陷疤痕的治療:如面積較小,可用局部組織充填法治療。如為面積較大較深的凹陷短痕,切除疤痕的創口不能直接縫合時,則需行皮瓣或肌皮瓣手術,同時另行深部組織如肌腱、神經、骨骼等缺損的修復,以恢復功能,改善外形。
增生性疤痕
增生性疤痕好發於損傷深度僅及真皮的創傷。增生性疤痕與正常疤痕的病理組織差別,僅在於疤痕深部膠原纖維的增厚,排列不規則,或呈波瀾形,或纏繞成繩索狀。膠原蛋白的合成代謝超常持續進行,超過分解代謝的速度,在相當長時間內形成大量膠原纖維。其常見原因與某些局部或全身的誘發困素存在有關。局部因素:異物、炎症、換藥時手套上的滑石粉、棉花纖維、線結以及某些化學物質等。此外,細胞破壞後所析離的角質素也是刺激疤痕增生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孕婦、甲亢患者均易發生增生性疤痕,而增生性疤痕極少見於老年人。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續性增大為特點的疤痕。因常出現向四周健全皮膚浸潤、呈蟹足樣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腫。—般分為兩型:1 腫瘤型;2 浸潤型。其病因與全身因素有關,特異性身體素質,輕微的損傷、蚊蟲叮咬、預防接種、穿耳孔等都可形成瘢痕疙瘩。局部性因素,如異物、炎症、局部牽拉等易誘發增生傾向。
蹼狀疤痕
形似鴨蹼狀,故稱蹼狀疤痕。常見於內外眥角、鼻唇溝、口角、指掌側、虎口、鼻孔、尿道口、陰道口、會陰等部位。關節部位的蹼狀疤痕使關節屈曲攣縮,伸直多受限,影響形態及功能。蹼狀疤痕最宜採用“Z”成形術矯治。
橋狀疤痕
疤痕兩端以蒂與四周皮膚相連,形狀似橋。
祛除疤痕的一般方法:
Z字整形法
若傷口本身承受了太多張力,疤痕會變寬,甚至隆起。因此,整形外科醫師會依肌肉作用的方向作Z字整形術將疤痕的方向改變。
壓迫法
新產生的疤痕若能長期壓迫,可以使疤痕早日成熟,這也就是臨床上我們使用膠布或硅膠片貼於新生疤痕上的原因。
注射法
若疤痕間開始出現癢痛,或逐漸肥厚起來,就可以在疤痕中注射荷爾蒙,大約一個月打一次。通常不會有甚麼副作用,除了一部份婦女在注射後可能會使月經週期不規則。
磨皮手術
若有多處凹陷的細小疤痕,例如青春痘疤,就可以用雷射或機械式磨皮手術磨平疤痕,但是高起的肥厚疤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