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道管理固定好各種引流管,避免摺疊、壓迫造成引流不暢或拉斷。每根引流管和引流袋都要有明顯的標誌,負壓吸引瓶必須持續保持負壓以保持有效引流,觀察各種引流液的顏色、數量和性質。每班結束前記錄引流液的情況。如果引流液是血性的,其引流裝置管子應每天更換(特殊管子如胸腔閉式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除外)。如果是不帶血的,每週更換兩次。嬰幼兒好動,容易發生管子脫落。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當發現腹脹、憋尿、傷口滲出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2.監測體溫 患兒術後常易發生低體溫。體溫不升時應注意保暖,新生兒可送入暖箱,使用保溫毯,做好密切監護,防止燙傷。對於術後吸熱,首先採用物理降溫,對於高熱患兒及時報告醫師使用有效藥物降溫和鎮靜。
3、觀察輸液過程中藥物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嚴密監控。按規定每3天更換一次外周小靜脈貼,特殊情況隨時更換。合理安排輸液量和輸液順序,先輸抗生素、止血藥,後輸營養液;對禁食、脫水的患兒,平均維持24h的輸液量。
4.禁食、禁水期間的口腔護理,每天2次;大手術後患兒的背部護理,每天2次,連續3天;臥床女患兒的會陰部沖洗,每天1次;床上沐浴,每週1次;洗頭,每週1次;剪指(趾)甲,每週2次。
5.康復鍛鍊積極協助患兒進行床上活動。頸、胸、腹位手術,在麻醉清醒、血壓穩定時給予半臥位;大手術後第一天被動翻身,第二天輔助翻身,第三天主動翻身;如無禁忌症,鼓勵患兒提前下床活動。骨科手術後繼續抬高患肢,注意周圍循環和動脈搏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逐步進行適當的肌肉和關節的活動。拔出導尿管前給予間歇性夾閉,以訓練膀胱逼尿肌功能。
6.預防併發症,定期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督促患兒深呼吸,鼓勵自我咳嗽並給予拍背排痰,協助按壓切口,避免因害怕疼痛而不咳嗽,痰液粘稠時加用抑痰藥物。保持會陰部清潔。多喝水或多吃水果,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防止堵塞。協助臥床患兒定時翻身,壓瘡表現時,塗抹保護性藥膏、保護膜、氣墊床等對症治療,並觀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