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療:冷療是源於北歐冰島的一種古老的燒傷急救方法。熱力燒傷後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溼敷或浸泡傷區,立即有止痛效果,並可以減輕燒傷創面深度。近代學者研究認為,冷療不僅可以減少創面餘熱對尚有活力的組織繼續損傷,而且可以降低創面的組織代謝,使局部血管收縮,滲出減少,從而減輕創面水腫程度,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在燒傷的現場急救中均十分強調冷療的重要性。常用的冷療方法是傷後立即用大量自來水或清潔的河、井、塘水沖洗或浸泡,時間不少於 30min,國外有制式的冷療敷料,如KOLD WRAP冷療敷料,這種敷料塗有一種含93%水分的特殊凝膠,用於燒傷創面後因水分蒸發而使創面很快冷卻,冷卻效果可以持續8h,它為傷區提供恆定、合適的溫度,使用前無須預冷,隨時可用。使用該敷料可防止熱擴散至深部組織,還可減輕創面疼痛,減少體液丟失。中、小面積燒傷尤以肢體燒傷實施起來較方便。頭面部等特殊部位則以冰水或冷水溼敷。對大面積燒傷傷員,冷療應慎重應用,因為在寒冷環境對抗休克不利。進行冷療時,應注意患者保暖和防凍問題。
合併傷的處理:無論何種原因的燒傷均有可能發生合併其他外傷,如嚴重車禍、爆炸事故等在燒傷同時可能合併有骨折、腦外傷、氣胸或腹部臟器損傷等。這些均應按外傷急救原則作相應的緊急處理,如用急救包填塞包紮開放性氣胸、制止大出血、簡單固定骨折等,然後送附近醫療單位進一步搶救。如有呼吸道梗阻者,在現場應立即行環甲膜切開(緊急情況下而又無氣管切開條件時才可施行,且應注意勿傷及喉部,以免以後發生喉狹窄)或用數根粗注射器針頭刺入氣管中以暫時緩解呼吸道梗阻(圖6)。
燒傷創面的保護:傷員脫離現場後,應注意對燒傷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汙染。可用就近可得的清潔衣服、被單、床單覆蓋創面並於以保暖。如內層能蓋以醫用紗布等無菌敷料,則更為理想。在現場對燒傷創面處理時,應初步估計燒傷面積和深度。現場急救時,創面儘量不要塗布任何外用藥物,尤其是油性的或帶有顏色的藥物(如汞溴紅、甲紫等),以免影響轉送到醫院後治療中對燒傷創面深度的判斷和清創。對二度燒傷的水皰和浮動的水皰表皮最好不要處理。
鎮靜止痛:燒傷患者傷後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動,應適當給予鎮靜止痛藥物。對輕度患者可口服止痛片或肌注哌替啶、嗎啡等。大面積燒傷患者由於傷後滲出、組織水腫,肌注藥物吸收較差,多采用藥物稀釋後靜脈注入或滴入,藥物多選用哌替啶或與異丙嗪合用。應慎用或不用氯丙嗪,因用後能使心率加快,影響休克期復甦的病情判斷,且有擴血管作用,在血容量未補足時,易導致發生休克。對小兒、老年患者和有吸入性損傷、顱腦傷的患者應慎用或不用哌替啶和嗎啡,以免抑制呼吸,可改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或異丙嗪等。
液體治療:燒傷患者在傷後2天內,由於毛細血管滲出加劇,導致血容量不足。小面積燒傷,發生血容量不足的程度輕,且可自身代償;當燒傷面積大至10%以上時,機體代償失調時,患者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輕者口服含鹽飲料(每100ml水中含氯化鈉0.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