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0-07 03:44

  中醫藥治療

  (1)急性期:發熱微惡寒,持續不退,腹痛、腹脹、腹瀉,苔黃膩或白膩,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熱化溼,殺蟲。

  方藥:青皮10克、川樸10克、半夏10克、蘋果6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茵陳15克、黃芩10克、滑石30克(包煎)、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生山梔10克、檳榔15克、苦參30克、半邊蓮30克。

  (2)慢性、晚期血吸蟲病

  ①溼阻氣滯血淤:腹脹、腹痛、腹瀉,大便不爽或有膿血,腹部症塊。舌紫苔白,脈濡緩。

  治法:化溼理氣、活血消症。

  方藥:柴胡10克、枳殼10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茯苓15克、豬苓10克、澤瀉15克、川樸10克、茵陳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沒各6克、鬱金12克、冬皿皮15克、炮山甲,5克。

  ②肝鬱脾虛:脅腹脹痛,乏力倦怠,

  食慾不振,便溏腹瀉,脈弦細。

  治法:疏肝健脾。

  方藥:柴胡10克、枳殼10克、白芍30克、白朮10克、木香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鬱金12克。

  ③肝腎陰虛:脅腹脹痛,口乾,心煩失眠,形體消瘦,小便短少,舌紅,脈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養陰活血。

  方藥:枸杞子15克、生熱地各15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當歸10克、

  赤芍15克、川楝於10克、鬱金12克、鱉甲15克(先煎)。

  ④脾腎陽虛:腹脹膨隆,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少華,舌淡,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化淤行水。

  方藥:熟附子10克、肉桂3克、桂枝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車前於15克、澤蘭15克、白朮10克、豬苓15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30克、莪術10克、木香10克、鱉甲15克(先煎)。

  (3)單方驗方:鴉膽子仁o.3克裝入膠囊吞服,每日3次,療程1個月。

血吸蟲病的中醫辨證治療相關文章
概述 寄生於門靜脈系統,人是終末宿主,釘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間宿主,導致病人有發熱、腹痛、腹瀉或膿血便等症狀。 步驟/方法: 1、 此種寄生蟲是通過皮膚接觸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的,病變為蟲卵沉積於腸道和肝臟等組織而引起的蟲卵肉芽腫。 2、 日本血吸蟲病是人獸共患病,傳染源是病人和保蟲宿主,如牛、豬、犬、羊、馬、狗、貓及鼠類等。 3、 此病常發生於夏秋季,男性青壯年與兒童居多,常有發熱、過敏反應
發布於 2023-03-13 22:06
0評論
概述 最近自己的臀部有些脹痛,經常性的坐久了腿腳發麻,腰部也出現了一些放射性的疼痛,自己分不清楚是不是患了職業病中的腰椎病,中醫上對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一向都有比較獨到的方法,但是除了治療方法外,這種疾病在中醫上還分為幾種辯證分型。本次就讓我們針對各種分型來具體介紹一下各型的病狀特徵。那麼我想知道腰椎病的中醫辨證分型。 步驟/方法: 1、 患者一定要注意首先要說的是氣滯血瘀型和風寒阻絡。前者主
發布於 2022-10-26 03:11
0評論
(一)普通型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秘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溼透邪。 參考處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 中成藥:藍芩口
發布於 2023-04-14 05:31
0評論
(一)普通型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秘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溼透邪。 參考處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 中成藥:藍芩口
發布於 2023-06-23 13:23
0評論
1、溼熱內蘊: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2、熱毒熾盛: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譫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3、膽道阻滯: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部,口苦咽乾,厭惡
發布於 2023-06-27 08:29
0評論
(一)普通型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秘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溼透邪。 參考處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 中成藥:藍芩口
發布於 2023-07-15 23:57
0評論
病毒性肺炎在中醫病名屬“風溫”、“風溫肺熱”範疇,基本病機是風熱首犯肺衛,繼而邪熱搏結於氣分營分,或入心包。 治法疏風潤肺,清營透熱。 驗方清金透熱方:雙花、黃芩、魚腥草、生石膏、連翹、麥冬、青黛等,初得有外感表證加前胡、荊芥、杏仁、薄荷;高熱重用生石膏,加柴胡、羚羊角粉、知母,或靜脈點滴清開靈注射液;咳甚加杏仁、百部、炙枇杷葉;痰稀白量多加細辛、乾薑、法半夏;痰粘難咯加全瓜蔞、川貝母、膽南星;
發布於 2023-05-28 06:11
0評論
(一)普通型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秘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溼透邪。 參考處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 中成藥:藍芩口
發布於 2023-06-09 10:52
0評論
1.氣滯血瘀型: 表現為頸項強直疼痛且偶有刺痛感、頭暈、頭痛、兩臂麻木、手腳冰涼等。 給予紅花油、風痛靈等塗擦。取坐位或俯臥位,採用松頸、舒筋、加點頭面部,操作15分鐘點按百會穴。按摩頸部選擇相應部位進行中藥導入,做好頸部牽引、手法治療的護理,並採用枕頜坐位。滑輪式重力牽引法:頭前傾1°左右,牽引重量8~kg,第1次牽引15分鐘,原地休息片刻後方可起立或行走。 2.風寒痺阻型:表現為頸項強痛、頭
發布於 2024-04-02 02:58
0評論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
發布於 2024-05-25 04:3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