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0-09 22:38

  佝僂病的症狀早期表現多為患兒夜驚,睡眠不安及多汗等,以後可能出現肌肉鬆弛、出牙晚等症狀,其中佝僂病的症狀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類。

  佝僂病的常見症狀

  1.精神神經症狀

  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髮。

  2.骨骼表現

  (1)頭部

  顱骨軟化:為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於3~6月嬰兒。

  頭顱畸形:"方顱"、 "鞍狀頭"或"十字頭"

  前顱大,閉合遲,可遲至2-3歲才閉合。

  出牙晚,可延至1歲出牙,或3歲才出齊。嚴重者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良。

  (2)胸部

  肋骨患珠。

  胸廓畸形:雞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

  下肢畸形"O"形腿(膝內翻),或"X"形腿(膝外翻)。

  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彎或後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後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3.其它表現

  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鬆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後,貧血。

  小兒佝僂病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軟骨病,由於身體缺乏維生素D導致骨骼變化。小兒佝僂病影響孩子的健康,在身體上表現出畸形,矮小;在心裡上會給孩子造成自卑,焦躁不安等負面情緒。

  小兒佝僂病的症狀表現

  (1)早期常煩躁不安,愛哭鬧,睡覺易驚醒,汗多,特別是入睡後頭部多汗,由於汗的刺激不舒服,故頭常在枕頭上摩擦,使腦後枕部半圈禿髮,醫學上稱“枕禿”。

  (2)以後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如前囟門閉合延遲(正常應在1.5歲前閉合),出牙晚,可晚至1歲才出牙,頭較大呈方形,肋骨下緣外翻,雞胸、“O”形腿等。

  (3)到醫院做血液化驗可發現鈣、磷含量偏低。

  小兒佝僂病病理變化

  小兒佝僂病多表現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一般認為引起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為日照不足、含維生素D食物攝入不足、生長速度快以及肝腎疾病的影響。當身體維生素 D缺乏,腸道對鈣、磷吸收就會下降,血鈣下降會引起甲狀旁腺亢進,舊骨吸收增加,釋放出鈣、磷,使血鈣維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時大量磷從腎排出,血磷下降,鈣磷沉積下降,以致骨樣組織的鈣化過程受到阻礙,成骨細胞代償增生,在局部造成骨樣組織堆積,鹼性磷酸酶分泌增加,產生一系列骨骼症狀和血生化改變。

  溫馨提示:佝僂病的症狀發作時的表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爭取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佝僂病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