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0-25 12:07

  1、溼熱腳氣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其治當清熱燥溼,溫化止癢。可選用苦參礬石湯,既可內服又可外洗。

  2、寒溼腳氣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至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溼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溼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溼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散寒除溼,溫化止癢。可選用雞鳴散,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淤血內阻,淤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淤血寒毒病理病證。其治當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選用桂苓烏頭湯,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中醫對腳底長小水泡的介紹相關文章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腳氣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朮、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
發布於 2024-10-25 12:21
0評論
概述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腳上長水泡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也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腳上長水泡引起的原因也比較多,而對於不同的原因導致的水泡,解決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很多人腳底長水泡,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導致腳底長水泡的症狀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反覆發作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那麼,腳底長水泡怎麼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步驟/方法: 1、 首先,腳底長水泡一定要找出誘因,針對性的治
發布於 2023-08-02 18:52
0評論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腳氣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朮、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
發布於 2024-10-25 12:14
0評論
1一般腳氣是分好幾種類型的,而腳底起小水泡的現象,多是水皰型的,它多發生在夏季,趾間或是足底會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慢慢會幹燥起皮脫屑,會特別的癢,它多是有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而引起的民。 2腳氣是比較難治且易復發的,所以治療的話可選擇內用和外用藥相結合.或內服灰黃黴素,配合外塗達克寧治療,一般口服藥一週,水泡多的重的可服用二週。外塗藥直至水泡消退皮屑掉落皮膚恢復光滑為止。 3另外也可
發布於 2024-10-25 12:01
0評論
我們都知道,同一病情,在不同的階段症狀表現也不一樣。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泡型,角化型腳氣。 水泡型腳氣是怎樣的?水泡型腳氣常見於足蹠及足緣部,呈群集或散在的小水泡,伴有瘙癢。腳氣水泡位於表皮腳質層之下,周圍皮膚無紅暈,數天後吸收脫皮。損害可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蔓延,有時小水泡可融合成為大水泡。泡液澄清呈黃白色。 會癢嗎?水泡型腳氣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病,而以熱天多見。有些腳氣患者自覺劇癢,
發布於 2024-10-25 12:28
0評論
1、內治法 ①溼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溼法。 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朮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溼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溼法。 藥用:茯苓12g
發布於 2024-10-04 09:01
0評論
概述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常會出現腳底長水泡的情況,腳底上長水泡是很正常的情況,引起腳底長水泡的原因是非常的多,有些人是因為走路的時間長而引起的腳底長水泡,而有些人則是因為其他的細菌感染而導致的腳底長水泡,不管是甚麼原因引起的,腳底長水泡都應該要引起重視,積極治療,平時要注意足部的衛生及護理,那麼,腳底長水泡是甚麼原因引起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步驟/方法: 1、 腳底長水泡是由於
發布於 2023-08-02 19:08
0評論
1、內治法 ①溼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溼法。 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朮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溼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溼法。 藥用:茯苓12g
發布於 2024-05-21 06:24
0評論
1、內治法 ①溼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溼法。 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朮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溼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溼法。 藥用:茯苓12g
發布於 2024-05-24 12:44
0評論
1、內治法 ①溼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溼法。 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朮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溼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溼法。 藥用:茯苓12g
發布於 2024-06-09 01: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