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天氣逐漸好轉,幼兒園和小學就會開始注意手足口病,和其他疾病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手足口病的傳播大多發生在幼兒園,這是因為這種疾病的早期症狀比較輕。兒童和成人都容易忽視,而且這個時候傳染性比較強,還在正常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容易感染其他孩子,而且手足口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手足口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呼吸道、接觸道和消化道,所以在幼托機構特別容易發生疫情。這也是早教機構特別關注的原因,一旦出現,就要停課,對環境進行消毒。
而家長對手足口病的關注,主要是擔心腦炎。無論是傳聞還是官方報告,都會提到腦炎和猝死等字眼。很多手足口病的危重病例,從診斷到死亡,也許只有半天甚至幾個小時。當家長帶著手足口病患兒到醫院就診時,醫生也往往會告知他們,手足口病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腦炎,嚴重的甚至會轉變成危重手足口病。那麼,手足口病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是醫生危言聳聽還是真的那麼可怕?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手足口病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可怕,雖然醫生沒有危言聳聽,但也是言過其實,當然,醫生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告知家長疾病發展的所有可能情況,尤其是悲觀的一面,比如可能出現重症或危症。 的平均概率是多少。例如,2014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778861例,死亡501例,死亡率為0.18‰,即萬分之二,也許有人認為這個概率比較高,但考慮到手足口病實際發生的病例比報告的多,因為大多數患小病的孩子沒有被看病和報告,實際死亡率應該比這低得多。2013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828377例,死亡252例,死亡率為0.13‰,這就是手足口病的死亡概率,真正的 "萬一 "是大家都在談論的。
壞消息是,醫生無法預測哪些患手足口病的兒童是 "萬一",很明顯,3歲以下的兒童更有可能出現嚴重病例,而且年齡越小,風險越大。每年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的關於手足口病的大量論文,以及關注如何早期發現危重病例的論文也很多。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持續高燒,特別是退燒藥無效,有易驚、四肢不自主抖動、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不安、頻繁嘔吐、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升高、血糖升高等,就很有可能出現重症病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我們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王曉東說,"我們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手足口病的診斷依賴於臨床症狀,發熱伴有手、腳、口腔和臀部的皰疹是典型表現。在流行季節,家長可以觀察這些部位是否出現皮疹。
關於手足口病的治療,相比之下,相對簡單。嚴重的病例要留院觀察和治療,危重病例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觀察和治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對手足口病患者的救治力度,使其得到更好的救治。"李曉東說,"手足口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冷飲可以部分緩解疼痛。目前還沒有發現治療手足口病的特效藥物。家長沒有必要在心理上顯得很舒服,給予其他藥物。
手足口病疫苗即將上市,但目前仍以預防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一種,所以手足口病不是終身免疫,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下次再感染其他病毒時,手足口病就可能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