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1-16 20:59

  增生性息肉

  在大腸中較為常見,發生原因不明,多出現在中年以後,在尸解標本中可有 25~80%的發生率。絕大多數表現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狀或半圓形隆起,一般較小。直徑約0.5cm左右。常為多個。病理結構為黏膜肥厚增生。臨床上可無症狀,多是在做內窺鏡檢查時偶然發現。這種息肉不會癌變,故不需處理。

  炎性息肉

  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常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等腸道疾病。息肉一般都較小,細長彎曲,形狀不規則,一端遊離或兩端附著在腸壁上而中間懸空,呈橋樣。常是多發,臨床上表現為便血或黏液稀便,結合腸道炎症性疾病的歷史,通過纖維結腸鏡或x射線鋇劑灌腸檢查,比較容易診斷。治療主要是控制原發病變,必要時行腸段切除。關於炎性息肉是否會發生癌變,目前尚難結論,但在臨床上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併發大腸癌的可能性遠遠超過無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病程愈長,癌的發生率亦愈高。

  兒童型息肉

  主要發生在兒童,多數在10歲以下,以5歲左右最為常見,其中男孩多見。成年人較少見。這說明這種息肉可以自行脫落。息肉主要發生直腸和乙狀結腸下端,一般為單發,若為多發,亦不超過3~4個。息肉呈球形,直徑大多數不超過1cm。病理上為錯鉤瘤。由於息肉質地較脆,富有血管,所以大便帶血或便後滴鮮血是本病的主要表現。這種息肉不會癌變,在治療上可以通過內窺鏡電灼切除或待其自行脫落。

  腺瘤

  乳頭狀腺瘤又稱苔蘚樣腺瘤或絨毛狀腺瘤。比較少見,但容易發生癌變。這種腺瘤約佔大腸息肉的4~10%,多見於老年人,很少在40歲以下發生,平均年齡超過60歲。男性多於女性,約90%的病例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瘤體較大,大多數為廣基,表面呈紫色絨毛或絲絨狀。一般只有1個,偶而可有幾個。主要症狀是腹瀉和出血,因為瘤體大,刺激腸蠕動而發生腹瀉﹔由於大量水分、鹽類和蛋白質的丟失,還可出現無力、體重下降甚至電解質紊亂。通過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及x射線鋇劑灌腸檢查,比較容易被發現。治療上一般主張手術摘除。若有惡變,應及早做局部腸段切除。

  家族性息肉病

  又稱家族性腺瘤病,遺傳性多發性息肉。一種較為少見的遺傳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受累者的子女有50%可能同樣得病。性別差別不大。息肉常在10歲以後出現,一般不會超過40歲。息肉的發生僅侷限於結腸和直腸。呈多發性。為腫瘤樣息肉,最終將發生癌變。臨床表現為便血、腹瀉、消瘦等症狀。治療主要採取手術切除病變的結腸及直腸。

  尚有一種本病的變種,特點是結腸多發性息肉合併有小腸、胃、骨和皮膚腫瘤,這種疾病稱為加德納氏綜合症。

  珀茨-傑格斯二氏綜合症

  又稱黑色素斑-胃腸多發性息肉綜合症。一種與遺傳有關的少見病。性別上無明顯差異。除在胃腸道有廣泛分佈的息肉以外,在口周、唇、頰黏膜、手足等部位可有褐色、藍色或黑色色素沉著斑,色素斑在出生後即可出現,息肉大多在成年後出現,累及全胃腸道,以胃及小腸更為多見。息肉屬錯構瘤。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狀,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瀉、出血等表現,有時可引起腸梗阻,若無合併症,一般不需手術治療。本綜合症極少癌變,最近發現有2~3%發生胃腸道癌的危險性,常涉及十二指腸。

腸子息肉的分類相關文章
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由於本病臨床症狀少,容易忽視或漏診,因此,結腸息肉的診斷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凡原因未
發布於 2024-11-16 21:06
0評論
腸子長息肉怎麼辦?大腸息肉是指腸腔內黏膜表面的隆起病變,大多見於直腸和乙狀結腸。一般來說大腸息肉很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惡變率大概是為10%。 腸息肉的危害 專家提醒:腸息肉的危害大——患者萬萬不可輕敵! 腸息肉久治不愈的危害非常大,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具體危害如下: 1、腸息肉容易造成腸套疊,有時較大腸息肉還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
發布於 2024-02-16 22:29
0評論
身體疾病的種類比較多,身體在患有疾病後,要根據疾病症狀進行治療,這樣對改善疾病才會有很好幫助,如果患有複雜疾病,治療方法選擇也不能單一,單一的治療方法不能很好控制,很容易讓疾病繼續發展,那腸子長息肉症狀都有甚麼呢,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 腸子長息肉症狀: 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
發布於 2024-02-16 22:09
0評論
針對腸子息肉怎麼治療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關於腸子息肉怎麼治療為你解答如下:腸息肉會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一般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建議口服阿莫西林,外用聚維酮碘液治療.注意局部衛生,每日清洗龜頭和包皮,如包皮過長要及時治療,必要時作包皮環切術,及時清潔包皮垢很有必要.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加用達克寧霜外擦.
發布於 2024-02-17 01:23
0評論
腸息肉嚴重嗎腸息肉這種病大多數沒有引人注意的症狀,僅在做腸道X線檢查、結腸鏡檢查時偶然發現。從病理組織學角度分析,管狀腺瘤癌變率約5%,混合性腺瘤癌變率為2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50%以上。息肉形態不規則,生長速度快,癌變率可能性大;有蒂息肉癌變率約為4.5%;廣基息肉癌變率為10.2%;生長在高位的息肉癌變率較低位的息肉高。據統計管狀腺瘤中,在直腸的癌變率為7.3%,在乙狀結腸的癌變率為2
發布於 2024-02-16 22:22
0評論
平息逆轉療法是採用開發出的治療膽囊息肉的特效純中藥系列方劑內服、外用,組合用藥,針對局部著眼全身,通過局部治療(息肉、瘤體脫落)和整體病態因素調整,(逆轉病態受損易感致息因素)為治療膽囊息肉這一癌前病變的頑固性疾病開創了一條新路。十幾年來,已為萬餘例膽囊息肉患者治癒了疾病,免除了手術痛苦,並有效防止了膽囊息肉的移位復發、癌變。 平息逆轉療法,以現代醫學科研成果理論為依據,以祖國中醫藥學為基礎,以
發布於 2024-11-16 20:52
0評論
1、飲食因素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者發生率較高。而吃蔬菜及維生素C多者較低。北美、西歐多見,南亞地區少見,可能與這樣的飲食習慣有關。 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大腸息肉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超過膳食的15%,發病率就會顯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腸道中的膽酸,膽酸與細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長期大量飲酒、吸菸,損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變,發生率提高。 2、機械
發布於 2024-02-17 00:56
0評論
最近有網友諮詢:我之前被診斷為結腸息肉,已經治療過了,為啥我的腸子還是經常長息肉?這應該怎麼辦呢?對此,蘇州同濟胃腸病醫院專家表示:腸子經常長息肉,通常是由於治療不徹底,或者治療後沒有做好相應的護理導致的。下面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為啥腸子經常長息肉?專家介紹:腸子經常長息肉的原因如下。 飲食不良。患者日常飲食與腸息肉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當日常生活飲食不乾淨、不規律的時候,也容易導致疾病反
發布於 2024-02-16 22:16
0評論
(1)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性小息肉,曾有膽固醇息肉74例病例報告顯示:直徑小於10mm者佔97%,50%為多發性,平均3.09±3.31個(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鑑別意義)。膽固醇息肉質脆帶細,易與黏膜分離,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
發布於 2024-01-06 21:00
0評論
女性腸道炎症直腸炎輕者僅粘膜發炎,重者炎症累及粘膜下層、肌層,甚至直腸周圍組織;有時只是一部分直腸粘膜受累,有時直腸粘膜全部發炎,也可累及結腸部分粘膜都有炎症。直腸炎常見於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心、肺、肝、胃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傳染病後,大便秘結、腹瀉、痔,肛管直腸脫垂,肛瘻、息肉病、肛門直腸狹窄、直腸腫瘤、直腸損傷、異物等,都可使直腸發炎。一些因素如飲食不慎如過度飲酒、過食刺激性強的食物等,不
發布於 2024-08-05 13:3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