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症
在早期或在未受到外來致傷因素的情況下,可不出現症狀,但隨著脊柱的退行性改變(如骨刺、突出的椎間盤、節段不穩等);或是頭頸部的一次外傷後均可使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脊髓受壓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由於椎管狹窄時,其儲備間隙減少或消失,脊髓在椎管內更加貼近椎管前後壁,這樣即使在正常的頸椎伸屈活動中,亦可能有刺激、擠壓而致脊髓病損。當遇某些繼發性因素,如外傷、節段不穩,髓核突出或脫出等,特別是頭頸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時可能引起椎間關節較大的相對位移,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黃韌帶向椎管內皺褶以及脊髓矢徑的變化。這些瞬間的變化必然導致椎管矢狀徑的改變,發育性椎管狹窄的儲備間隙本來極少,脊髓或神經根不能耐受這種微小的內徑變化而引起損傷。臨床資料表明脊髓型頸椎病中發育性頸椎管狹窄者佔60%~70%。
第二、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症
該病是頸椎管狹窄中最常見的類型。人到中年以後,頸椎逐漸發生退變。退變發生的時間和程度與個體差異、職業、勞動強度、創傷等有密切關係。頸椎位於相對固定的胸椎與頭顱之間,活動較多。所以中年以後易發生頸椎勞損。首先是頸椎間盤的退變,其次是韌帶、關節囊及骨退變增生。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椎間隙不穩,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板增厚、小關節增生肥大、黃韌帶肥厚,造成脊髓前方突出混合物壓迫脊髓,肥厚的黃韌帶在頸後伸時發生褶折,從後方刺激、壓迫脊髓。如此導致椎管內的有效容積減少,使椎管內緩衝間隙大大減少甚至消失,引起相應節段頸脊髓受壓。此時如遭遇外傷,則破壞椎管內骨性或纖維結構,迅速出現頸脊髓受壓的表現,因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更易受損而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