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病理學上看,結腸息肉常可分為以下三種:
1、腺瘤:在這種息肉中細胞分裂的正常控制機制已喪失,在顯微鏡下就可以看到不成熟的細胞。腺瘤是可以發生癌變的息肉。所以,在醫學上稱“腺瘤”為癌前病變。
2、炎性息肉:是由腸粘膜慢性炎症引起的。這種息肉能否癌變,意見不統一,有的學者認為在炎性息肉的基礎上先發生“腺瘤”,再演變成癌;
3、增生性息肉:這種息肉是由於成熟的細胞產生過多而形成的細胞堆積,一般不發生癌變。當然,亦有持相反的意見,故待進一步研究;
由此可見,結腸息肉是有可 能發生癌變的,只是因其類別不同而出現癌變的機率、時間不同而已。
結腸息肉的癌變率與息肉的組織類型、大小有關。
通常來說,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腺瘤大於2cm,癌變率就大於50%。專家指出息肉體積較大;不帶蒂的息肉;息肉呈多發性;息肉形態扁平,或者呈現分葉狀的四類狀態的息肉癌變可能性較大。
防範結腸息肉,預防結腸癌發生的關鍵策略有兩條:
1) 改善飲食習慣,保持大便規則暢通。
大多數結腸癌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預防結腸息肉的主要因素是結腸內環境:一是減少腔內次級膽酸的水平,而是維繫微生態的平衡。日常生活策略包括少攝入能夠刺激膽汁酸分泌和釋放的油膩食物,以及經常補充醫生菌。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陳勝良
2)結腸癌高危人群的結腸鏡隨訪。
結腸息肉是否演變成結腸癌的主要因素是結腸息肉的大小,直徑大雨1cm,惡性變的幾率急劇增加,一般來講,增至1cm或以上,需要6-12個月的時間。故認為6-12個月複查依次結腸鏡是合理的隨訪間隔。發現結腸息肉就近期內內鏡下治療。
但不管是甚麼樣的結腸息肉,一旦發現,患者都不可掉以輕心,應採取治療措施,或者定期複查,密切注意病變動態。患者不可對此存有偏見,應積極配合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以免發生癌變以後而後悔不已。